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01.
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Th、Nb、Zr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Th、Nb、Zr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判别机理,利用世界上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玄武岩类的Th、Nb、Zr数据,研究了Th、Nb、Zr判别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机理,发现不同构造环境区玄武岩系的Th、Nb、Zr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其比值特征能将玄武岩形成的大地构造位置很好地划分出来。提出了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Nb/Zr Th/Zr判别图,该图不但能较好地区分出板块汇聚边缘中的洋—洋俯冲带、洋—陆俯冲带及陆—陆碰撞带,同时还能反映出岛弧区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侵入于香日德南昆北单元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中的变质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约为904Ma.该年龄与东昆仑地区已有的定年数据一道,表明柴达木地块南缘存在一条中-新元古代的花岗岩深成侵入岩带,整个柴达木地块可能曾响应了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低角度俯冲背景下活动大陆边缘泥火山的分布及其主控因素,收集了大量印度洋北部马克兰增生楔地区的沉积地层、断裂构造及泥火山或泥底辟等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地层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下部较细的半远洋泥质地层具有“东厚西薄”的特征,而上部较粗的马克兰砂地层具有高速沉积的特征。这种密度倒置且后期沉积速率很高的地层分布特征为该区泥底辟或泥火山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马克兰增生楔,阿拉伯板块向欧亚板块汇聚的速率具有“东快西慢”的特点,而且东、西两侧走滑断层和泥火山发育。结合俯冲角度同样较低的地中海海岭板块汇聚速率与泥火山的分布特征认为,马克兰增生楔东、西两侧的泥火山主要受走滑断层的控制,而增生楔内部的泥火山主要受板块汇聚速率、逆冲断裂以及密度倒置等综合因素的控制,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4.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断阶带在近40年的勘探实践中一直未获商业发现,近年来在阳江东凹与恩平凹陷北部相继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且油气具有远源富集特征。本文提出"断裂复合汇聚脊"是该地区新近系油气远源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断裂复合汇聚脊"是受多条断裂切割复杂化的一类汇聚脊,具有4个特征:(1)汇聚脊三面分别被恩平17洼、恩平21洼、恩平14洼等三个已证实或潜在富生烃洼陷环绕,油气来源充足;(2)汇聚脊西侧发育7条北倾的反向断裂,东侧发育6条南倾的顺向断裂,整体由南向北逐级抬升,两侧地势较低,油气能从多个方向持续汇聚;(3)汇聚脊南端的断裂深切洼陷,且新近纪强烈活动,能将洼陷内部的油气大规模调节至新近系;(4)汇聚脊东西两侧断裂上升盘发育一系列断鼻圈闭,利于捕获油气。勘探实践证实,断裂复合汇聚脊是该地区油气远源富集的关键要素,由此作者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该模式丰富了新近系油气成藏理论,这一发现对珠江口盆地类似地区的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傅翔  黄平  谢强  班宇鑫  苏焓 《岩土力学》2023,(9):2611-2618
高坝水库蓄水后,坝基及库岸岩体水压环境改变,易诱发岸坡失稳、坝体垮塌等工程问题。为探究不同恒定水压对坝基裂隙岩体作用差异与机制,开展了带初始损伤砂岩不同高恒定孔隙水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同时结合CT与电镜扫描对其多向破裂机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围压为80 MPa条件下,孔隙水压越大,砂岩脆性越强,峰值强度越低,体积扩容应力越小,孔隙水压由10 MPa增至50 MPa,峰值强度降低33%。(2)孔隙水压不同,砂岩内部劣化范围和劣化效果差异显著,表现为砂岩试件破裂面形式多样、方向各异。CT扫描显示,随着孔隙水压增大,劣化作用由试件中部向两端扩散,水压-围压比小于25.0%,孔隙水压劣化作用主要集中在试件中部约1/3范围,水压-围压比大于62.5%,孔隙水压对整个试件均有明显劣化作用。(3)电镜扫描发现,随着孔隙水压增加,砂岩细观颗粒结构由剪切滑移破坏向剪切断裂破坏转变,砂岩微观晶体结构由菜花状向米粒状转变。宏观破坏模式由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转变,形成多向破裂面,与孔隙水压作用下细观结构中细颗粒不均匀堆积和大颗粒断裂有关,其中多向破裂面形成与其微观晶体结构抗剪强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7.
多向随机波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海浪是一种多向随机波。本文首先对常用的多向随机波的数值模拟方法——双迭加法进行改进,建议了频率方向对应法,并给出了合适的模拟参数。此法能产生比较符合实际的波浪。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三维随机波的物理模拟方法,并对多向随机波试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对直立堤平均越浪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波浪模型试验研究了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对直立堤的越浪量。分别按平均越浪量和单波最大越浪量进行研究,探讨了平均越浪量随相对堤高、波浪方向、波浪方向分布宽度、波陡和相对水深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导得了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立堤上的平均越浪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9.
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斜坡式建筑物护面块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扭工字块体、钩连块体、四脚空心方块和块石等四种护面块体在五种波向角(0°,15°,30°,45°和60°)的斜向波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的稳定性,给出了四种护面块体稳定重量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跨越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剖面,初步揭露出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地壳结构.探测剖面表明,羌塘地体可能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央隆起区上地壳变形主要以逆冲、褶皱为主,下地壳出现北倾与南倾“对冲”的反射,揭示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前缘汇聚的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