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尽管海底有丰富的气体水合物 ,但我们对其生成过程还知之甚少。实验室的研究通常通过冰和气体混合物或液态水和自由气体剧烈搅动的混合物予以合成 ,但这些尚不能代表海洋环境条件。的确 ,许多地区海洋沉积物中的气体供应不能满足生成游离气的需要 ,当然也有例外。通常认为水合物由水溶液产生 ,这种假设依据的是热动力均衡计算(Miller,1974;Handa,1990) ,但问题是水合物晶体能否在溶解气体含量不足以形成游离气相时成核。因此 ,水合物怎样成核和水合物怎样由水溶液生成是了解水合物怎样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关键。国际上…  相似文献   
332.
段进超  唐春安  常旭 《岩土力学》2007,28(3):631-634
运用材料真实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含多孔的脆性材料进行单轴加载情况下的破坏机制以及孔洞的尺寸效应研究。其中的数值模型具有同样的尺寸(高 宽= 65 mm 100 mm)、同样的孔洞分布类型、同样的孔隙率(20 %)、不同的孔洞直径。数值计算的结果显示,各种孔径的模型具有近似的抗压强度,并且可以观察到没有裂纹局部化的拉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含孔脆性材料的近似脆性行为并没有引起材料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333.
利用粉煤灰制备多孔氧化硅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相分离原理,以粉煤灰经硅铝分离后所得的硅酸凝胶为原料,选用聚乙烯醇为造孔剂,硝酸为催化剂,成功地制备了多孔氧化硅。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氧化硅的孔道发育良好,含有三级孔道。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大孔孔径为1~2 μm,比表面积为12.03 m2/g,这与实际应用的硅藻土助滤剂制品大致相当。对实验制品在啤酒液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多孔氧化硅制品在浸泡于啤酒过程中几乎没有Ca2+、Fe3+离子溶出,浸泡后的啤酒液的pH值基本不变。上述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多孔氧化硅制品作为硅藻土助滤剂的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4.
我国微米级无机多孔非金属矿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机多孔非金属矿,按孔径及其应用特点可划分为纳米级(1~100nm )、微米级(0.1~100μm)及毫米级(0.1~1mm)等三种类型。微米级多孔非金属矿主要有硅藻土、轻质蛋白石、多孔凝灰岩、多孔硅质岩等,大都分布于地台活化区内,为后地台稳定条件下形成。它们的物相主要为蛋白石、微晶石英或流纹质玻屑等;化学成分上具有高硅、低铝铁等特征;孔隙结构除具有孔径相似、孔形态丰富、孔隙率大、堆密度小及多开孔等相似性外,在微米级孔径范围内(0.1~100μm),孔隙的大小、形状及抗压强度等方面也具有相异性。因此它们具有与纳米级和毫米级多孔非金属矿不同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35.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含湿孔隙岩石的有效热导率,即随机划分网格并指定材料性质,建立三维含湿孔隙岩石的有限元模型,模型的上下表面施加不同的温度,侧面绝热,计算出总热流,然后结合上下表面的温度梯度计算出岩石的有效热导率.考虑到单个随机模型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对给定的孔隙率和饱和度均生成了200种矿物、水、空气随机分布的岩石模型,进行Monte Carlo实验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岩石的有效热导率与岩石的孔隙率、饱和度、固体矿物组分及孔隙的分布情况有关,数值计算的误差随着网格数目的增加而减小.此有限元方法可以用来估算岩石的有效热导率,在已知组分性质的多矿物岩石物性计算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6.
本文以经典的孔隙介质顶盖驱动方腔流动为研究对象,完善流体动量传递机制,发展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流体动量传递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37.
Forward modeling of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in porous media has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influences of rock properti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field. However,the finite-difference forward-modeling method is usually implemented with global spatial grid-size and time-step; it consumes large amounts of computational cost when small-scaled oil/gas-bearing structures or large velocity-contrast exist underground. To overcome this handicap,combined with variable grid-size and time-step,this paper developed a staggered-grid finite-difference scheme for elastic wave modeling in porous media. Variable finite-difference coefficients and wavefield interpolation were used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between regions of different grid-siz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 were shown by numerical ex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dvanced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st in elastic wave simulation for heterogeneous oil/gas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338.
热脉冲法监测集中渗漏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江  张少杰  闵兴鑫  刘浩吾 《岩土力学》2010,31(9):2729-2735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系统,提出了适用于土石坝心墙集中渗漏监测的热脉冲法。采用由传感加热单元、稳压电源、调压器、光纤光栅解调仪组成的监测系统进行了集中渗漏监测的模型试验。首先进行了骨料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温升作为判别指标难于对渗漏状态作出准确判断,为此定义了2个无量纲的判别指标? 和 ? 。采用两种渗漏流量进行了试验,并分别采用? 和 ? 进行了渗漏状态的识别,结果表明2个判别指标均能进行渗漏的准确定位,且能定性反映渗漏强度的大小,采用? 作为判别指标的识别效果优于?。  相似文献   
339.
基于分形方法的多孔介质有效应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铁  李玮  毕雪亮 《岩土力学》2010,31(8):2625-2629
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多孔介质有效应力研究基础上,针对石油工程中深层岩石复杂结构特征,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分别建立了深层多孔介质岩石有效应力的二维和三维分形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反应任意孔隙结构下的应力作用关系,是现有相关有效应力模型的补充和完善。为了现场应用方便,进一步给出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分形模型的简化式。实例计算表明,应用简化式计算的有效应力值误差在7%以内,可以满足油田现场的要求,并且应用简化式有利于应用测井数据获得连续的有效应力剖面。  相似文献   
340.
多孔同段爆破漏斗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NSYS/LS-DYNA非线性三维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岩石在多孔同段爆破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与传播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的应力分布云图和典型单元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 根据结果分析研究了应力波传播规律与爆破漏斗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影响爆破漏斗形成的相关因素,并通过现场试验加以验证,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