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3篇
  免费   1169篇
  国内免费   1643篇
测绘学   1170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610篇
地质学   4615篇
海洋学   601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777篇
自然地理   63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萌  袁文  袁武  牛方曲  李汉青  胡段牧 《地理学报》2021,76(5):1090-11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大面积消融,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同时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的北极政策有直接影响。全面实时地分析北极地区地缘关系及其变化特征,对中国制定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海量全球实时开放数据库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GDELT新闻事件数据库提供了覆盖全世界的源于各国主要媒体服务平台的新闻数据,为地缘关系实时监控及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GDELT数据库,引入labeled- LDA主题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挖掘了2013—2019年北极圈内8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关键要素,构建了国家(地区)交互网络,发现了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之间关系的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北极地区热点新闻主题聚焦于气候变化/冰盖融化,冰盖融化是北极地缘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② 冰盖融化新闻热度与海冰监测数据变化存在极强的相关性;③ 随着冰盖融化,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军事活动激增,其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总体呈现出俄罗斯、加拿大主导的格局。  相似文献   
982.
城市暴雨内涝综述:特征、机理、数据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成环境的高空间异质性与致灾过程的复杂性给城市暴雨内涝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模型代表性不够、计算效率低、基础数据和验证数据匮乏。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高分遥感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则为城市暴雨内涝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论文结合人工智能、高分遥感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从特征、机理、数据与方法4个维度对暴雨内涝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结论包括:① 暴雨内涝具有短历时性、空间散布性、连锁性和突变性,其热点呈现空间上的动态迁移特征。② 降雨时空特征和城市化程度决定暴雨内涝灾害的量级,地形条件尤其是微地形则决定发生位置和内涝频率。地形控制作用指数(topographic control index, TCI)对暴雨内涝发生位置具有良好的指示能力。③ 排水管网、高精度地形和不透水面分布是暴雨内涝模拟的关键基础数据;降雨过程的高时空变异性是暴雨内涝近实时预报预警的主要瓶颈,需要充分利用天气雷达观测提高其精准度;互联网众包大数据是获取高空间覆盖度暴雨内涝灾情信息的新途径,但也面临不同类型信息融合、提炼和质量控制的挑战。④ 结合水动力模拟与机器学习可建立兼具物理基础和计算效率的暴雨内涝模拟方法,是实现近实时模拟与快速预报预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针对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的新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课程理解的方法路径以及教学建议,以增强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支点。基于UbD理论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将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为理解而教",促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化,促进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转型。本文以初中地理"自然资源"单元为例,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探讨如何将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985.
董瑞杰 《地理教学》2021,(17):4-7,30
地理单元教学是以地理思想方法或素养为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地理思维的提升,这是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实践.地理单元教学开展路径包括:第一,以"大观念"立意建构,在核心概念统帅下,搭建优化的学习组元,引领单元教学的方向;第二,以"大情境"融合贯通,把知识获得置身于概念专题的研究历程中,促进学生地理概念原理的积极生成,从而使单元教学获得有序生成;第三,以"大任务"驱动探究,让学生进行真实学习,通过自我监控达成目标,体现单元教学的进阶过程;第四,以"大问题"开放生成,促进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进行思维迁移,深化单元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6.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空空荡荡的街市,少了热闹,多了紧张。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无数人在这个本该欢聚一堂的日子里,走出了家门,告别亲人,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中,也有许多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从业者的身影,他们正在发挥专业优势,用时空大数据阻击肆虐的疫情。绘制疫情地图、防控作战图,提供遥感影像……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快速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和空间分析,为疫情防控的定位跟踪、资源调度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8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精细、全息三维地质建模,即建立新型的城市“玻璃国土”,实现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然后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链,最后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和挖掘技术,进行智能预警和管控.  相似文献   
988.
以黔东北锰矿矿集区的李家湾-高地-道坨超大型"大塘坡式"锰矿床为例,探讨了在开展勘查地质大数据的特征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事实表和维度表,进而通过对勘查数据的收集、提取、ETL操作,并应用OWB工具建立锰矿山勘探数据的数据集市的思路与方法。进而探讨了以所建立的数据集市为数据支撑平台,建立黔东北超大型锰矿床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的途径。该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汇集了海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是锰矿矿山异质异构勘查开发大数据的有效载体。基于该精细、全息的矿床三维地质模型,不但可以直观反映矿床和矿体特征,而且可以作为矿山管理及其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的可视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89.
自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给予广泛关注,国内也先后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计划。经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作为智慧临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临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也正式启动。该文介绍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国内外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典型结构,阐述了智慧临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时空基准、时空信息大数据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云支撑环境、智慧应用等方面,并对智慧临沂建设的成果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临沂市智慧城市应用打下基础,并为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90.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草湖地区钼钒磷金铜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认为寻钼钒磷金铜矿床潜力较大;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在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和晚泥盆世破城子组地层背景下,寻找与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地层相关的钼钒磷层控沉积型和与晚泥盆世破城子组相关火山岩型金铜矿床潜力较大,进而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即乔龙库图克南钼、磷、钒、银、锌、铁、铜成矿远景区、大草湖南钼、磷、铅成矿远景区、铜矿山金、铜、钨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