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54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邬鹏  春来 《河南地质》2010,(1):18-19
2009年,地处豫南大别山北麓的光山县文迎来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年,这醉人的丰收里满含了全县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142.
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构造地貌及丹霞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区。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成因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相关规定对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3.
大别山南北两侧的浅变质岩是碰撞造山以前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山片岩或张八岭群是俯冲的洋壳;苏家河群、信阳群和佛子岭群是由洋壳俯冲形成的海沟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形成增生楔;杨山煤系和梅山群是石炭纪弧前盆地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被增生楔逆掩。宿松群是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是俯冲造山带的成员。因洋壳俯冲形成的弧和弧后盆地可能已被新生界沉积物掩盖。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碰撞造山后期从深部折返的外来体。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正好处于洋壳和增生楔之间,破坏了早期洋壳俯冲造山带的完整性,使得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特征被破坏,因而不易辨别。俯冲造山阶段应为奥陶纪到泥盆纪,碰撞造山阶段应从二叠纪开始。  相似文献   
144.
大别山碧溪岭未经历超高压变质的片麻状花岗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与榴辉岩密切伴生的花岗片麻岩是否也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笔者最近在碧溪岭片麻状花岗岩中首次发现了可靠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 ,证明该岩石只遭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 ,而未曾记录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根据片麻状花岗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强烈糜棱岩化的发育 ,认为超高压岩石在抬升到地壳范围时与以花岗质岩石为主构成的扬子陆壳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并置。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依据浅变质岩层所保存的韵律层理,沉积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及残存的微古植物组合等,以及硅酸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成果的判别,对浅变质岩层进行了再认识,认定该浅变质岩是一套经受浅变质改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并就建立其地层序列,区域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意义和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6.
关于南、北大别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以水吼岭-菖蒲-五河韧性剪切带为界,南、北两侧地质体从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存在南、北大别之分,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7.
利用Griggs型 5GPa高压仪器 ,在柯石英稳定域围压条件下 ( >3GPa)完成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实验 ,建立了榴辉岩流变状态本构方程 (流动律 ) : ε=Aexp( -Q/RT)σn ,应力指数 (n)为 3 .4 ,活化能 (Q)为 4 80kJ/mol,结构常数 (A)为 10 3.3.实验结果表明 :( 1)作为两相矿物组成的榴辉岩 ,其流变学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相矿物 (石榴石 )和弱相矿物 (绿辉石 )含量比例 ;( 2 )天然榴辉岩塑性变形机制是以位错蠕变为主 ;( 3 )根据实验成果比较榴辉岩和上地幔方辉橄榄岩流变学强度相当 ,两者耦合在大陆深俯冲 10 0km左右深度发生拆沉作用可能性很小 ,与上地幔上隆 (upwelling)作用有关的造山期后伸展作用对超高压岩石折返更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48.
大别山双河地区花岗质片麻岩锆石的离子探针定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双河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分析 ,结果表明存在两种类型的锆石 (残留锆石和原岩中的岩浆锆石 )。对其进行离子探针定年显示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于 10 2 5Ma ,在超高压和后期的退变质事件中都存在铅丢失现象 ,其 197Ma变质作用的年龄不能反映超高压事件峰期变质作用的年龄。残留锆石的形成年龄为 2 86 1Ma的晚太古代年龄 ,这些锆石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发生了较严重的重结晶作用 ,对应于 2 30Ma左右的峰期变质作用的年龄 ,后期退变质作用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9.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江来利  徐树桐 《地质论评》1995,41(3):229-237
大别山南部的超高压变质带具有特征的榴辉岩相矿物组合,榴辉岩的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伴生的岩石组合,表明这个带是以陆壳成分为主混有少量上地幔及洋壳成分的混杂岩,榴辉岩相围岩和大别群具有不同的变质和变形特征。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扬子和中朝板块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是扬子板块陆壳向北俯冲到一定深度的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50.
周口坳陷形成机制及其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家振  熊保贤 《地学前缘》1995,2(4):248-251
周口坳陷形成机制及其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孙家振,韦必则,熊保贤,郑用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河南石油勘探局研究院,南阳,473132)不同类型盆地的演化历史和动力背景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前陆盆地与造山带活动密切相关。对于具叠加性质的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