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21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扬子地块北缘大型钡成矿带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钡以BaSO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以BaCO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一带的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成矿带。本文研究了钡成矿带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点,结果显示,在以毒重石矿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样品的δ^34S值相对较低,变化范围较小(22.1‰~37.0‰),平均27.3‰(n=11),基本上与寒武纪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δ^34S=27~32‰)接近或略低。反映了形成重晶石的硫来自海水,并有可能经历了热化学的硫酸盐还原作用;与毒重石共生的重晶石形成与热液流体有密切关系。在以重晶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样品的δ^34S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较宽(33.4‰~57.6‰),平均43.5‰(n=31)。与寒武纪海水硫酸盐δ^34S值相比发生了大的改变,反映了与同期海水硫酸盐相关的重硫的强烈富集。这种高正值特点超过了地史中海水硫酸盐的最高值,说明重晶石的形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强烈的重硫富集,归因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  相似文献   
992.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中硫钒铜矿的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秦岭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的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中,产出大量硫钒铜矿.硫钒铜矿呈正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状,粒度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1 mm~1 mm,最大可达7 mm.反光显微镜下为淡柠檬黄色,显微硬度134.5 kg/mm2~139.8 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46~3.50.主要化学成分为:Cu 47.18~52.02(平均50.44),V 6.50~14.32(平均11.95),Sn 0.00~12.85(平均2.15),S 31.77~34.34(平均33.29),As 0.00~5.12(平均0.86).Fe 0.00~3.27(平均0.77),部分样品含有极少量的Fe,Ni,Co,Sb,Se,Te,In.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Cu3.04(V0.90,Sn0.07,Fe0.05,As0.04,Sb0.01)1.07(S3.98,Se0.02)4.00,简化式为:Cu3(V,Sn,As,Fe)S4.矿物为等轴晶系.晶胞参数值a=0.539 2nm.成矿带中硫钒铜矿的形成与钒的富集,与有机质演化受热和生物降解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3.
中国金矿床分形分布及对超大型矿床的勘查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俊法  王春宁 《地球科学》1998,23(6):616-619
根据中国442个岩金矿床的空间坐标和储量数据,研究了中国岩金矿床的空间和储量分布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在两个尺度范围内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分形分布,其群集分布的分维D分别为0.2293(20 ̄150km)和1.3073(150 ̄5000km);矿床密度分布的D值分别为0.4289(2 ̄100km)和1.4621(100 ̄1500km)。通过研究还发现,矿床储量与频数之间也呈分形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大青山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原被分割的小逆冲断层实属同一大型逆冲断层 .该断层斜切大青山脉 ,绕金銮殿山西坡延向南西 ;向东延向察右中旗 ,长 1 5 5km以上 .根据运动学标志 ,上盘向北北西方向逆冲 ,实测最小断距 2 2km ,推测超过 35km ,盖覆整个大青山东区 .大青山逆冲断层切割东西走向、向南逆冲的盘羊山断层 ,两者非对冲关系 .晚侏罗世内蒙地轴或阴山纬向构造带上发生规模如此巨大的板内构造变形 ,其动力学构造意义发人深省 ,很可能是北部上千公里外蒙古 鄂霍茨克海闭合时的陆内反映 .  相似文献   
995.
临沧超大型锗矿床锗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重液分离方法研究了临沧超大型锗矿床中锗在矿化褐煤不同煤岩组份中的分配 ,结果表明锗主要富集在腐植体 (尤其是团块腐植体 )中 ( 86 .0 4%~89 1 6 % ) ,其次是轻质组份 ( 3.2 0 %~ 8.33% )和无机矿物 ( 1 .71 %~ 1 0 .2 7% ) .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分析表明 ,在矿化褐煤中没有鉴定出独立锗矿物 ,锗十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褐煤中 .锗可能与褐煤有机质的O ,C和H等成键 .  相似文献   
996.
热点岩浆活动与湘南地区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钟伟 《湖南地质》1998,17(1):7-13
湘南地区印支、燕山期各类岩体呈环形或似环状分布,且燕山期岩体进一步向潜火山收缩。这些岩浆岩有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和碱性、它们涞自幔源、壳源、或壳幔混源,是地幔柱(热点)控制出现的热岩系。岩浆迁移过程中除自身的成矿元素外,带使围岩中相应的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共同铸成现今的矿床。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南极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南极乔治王岛的大型鞘丝藻(Lyngbya major)的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在大型鞘丝藻中有明显的胶质鞘,分层。藻丝的营养细胞是扁平的,具异形胞。  相似文献   
998.
福清湾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析了福清湾潮下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应用Bray-Curtis系数和多维尺度排序及优势度曲线划分群落,且描述、分析了该湾群落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9.
林国雄 《台湾海峡》2005,24(3):404-410
大型深水航道作为大型码头的配套工程,其建设方案和工程投资对大型码头工程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厦门湾后石港区大型码头规划为例,对配套的3个大型深水航道建设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比选研究,以供规划和建设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高CO_2浓度对石莼光合作用及营养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高 CO2 浓度的空气 (5 0 0 0μL CO2 · L-1)通气培养石莼 (Ulvalactuca) 9~ 10 d,以探讨高 CO2 浓度对石莼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 CO2 浓度条件下 ,石莼的生长速率没有明显改变。而石莼的光合能力下降 ,光合参数如光合效率、羧化效率及光饱和点也都下降 ;但在高 CO2 浓度条件下 ,石莼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的下降速度增加 ,且 NO-3 浓度下降速度的相对促进量比 PO3 -4 浓度下降速度的相对促进量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