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3篇
  免费   974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测绘学   1757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475篇
地质学   3231篇
海洋学   590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地理   68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21.
针对大四专业课教育中出现的学生到课率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剖析"大四现象",围绕如何增强专业课的吸引力,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采用突出"学生本位"与"过程考核"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河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3S集成技术"课程为例,在分析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考试模式,设置专题汇报、引入基于微信问卷的学生自主评价体系等方式予以实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显著提高、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922.
本文介绍了应用地理国情监测分析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探讨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地理国情监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923.
北京市于2010—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面向境内的水务对象普查工作,普查对象涉及河流湖泊、水利工程、供排水等共11个专项,成果涵盖了十几万个水务对象。此次普查基本摸清了北京市水务家底,为助推首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行政体制、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不一致难以整合共享,业务之间难以协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开展了"基础水信息服务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该平台基于Web GIS和元数据等技术,通过梳理普查基础数据和空间数据,结合已有数据及基础测绘数据,建成水务综合库,绘制完成水务一张图,搭建北京市基础水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的建成,实现了"一张图、一个库、一套表、一个平台"的"四个一"普查成果目标,初步形成"水务百度"雏形。  相似文献   
924.
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为依托,针对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服务应用领域,设计昌都市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服务应用示范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研究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服务聚合、服务器集群和多节点服务架构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昌都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以及服务的多样化展示,为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服务提供应用示范平台。  相似文献   
925.
针对由于大跨钢桁梁形变导致其上设置的轨道控制点(CPIII)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而导致轨道平顺性的测量结果受到影响的问题,该文从轨道维护角度出发,探讨大跨钢桁梁形变对轨道测量及平顺性影响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对大跨钢桁梁形变引起的自由设站坐标、钢轨几何位置测量值以及轨道平顺性指标3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对于直线段大跨钢桁梁部分的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小,对钢桁梁与两端混凝土梁连接处的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26.
针对网络差分方法多采用双差模型,但双差模型在实现时不够灵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误差改正信息的大范围单历元网络差分方法。此方法能够克服双差网络差分模型的缺点,用户不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站作为主参考站,更不需要主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双差组合,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作业方式更加自由、灵活,且算法简单、作业范围大。大范围区域内的流动站用户利用非差误差改正数进行误差改正,然后可实现单历元网络差分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完成大范围单历元网络差分定位,并能够得到分米级精度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927.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城市带整体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间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资源消耗水平、经济密度是导致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可分为高级协调、要素集聚滞后、低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4种类型。4个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趋向不协调,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向要素集聚滞后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多表现为低级协调。  相似文献   
928.
车冰清  朱传耿  李敏 《地理科学》2017,37(12):1867-1874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平台的银行网点地理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K函数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分别对五大商业银行、农业金融机构、中小商业银行、江苏地方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并揭示不同类型银行网点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整体上,江苏省银行网点空间偏向分布差异明显“南多北少”,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城区密集分布和外围分散分布”;不同类型银行由于功能和市场定位的不同,除在城区密集分布的共性外,在城市外围区域的分布密度和服务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城镇化率、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银行网点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银行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不同。五大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倾向于人口规模大、城镇化率高的城市,农业金融机构网点更依赖于农业人口因素,中小商业银行网点偏爱二三产业发达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对江苏地方银行网点的布局具有显著影响,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高和国外资本输入较多的城市。城市行政级别和城市性质等制度因素对农业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网点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29.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 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② 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③ 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相似文献   
930.
本文选择大柴旦盐湖DCD03沉积剖面柱硼镁石矿层下伏土黄色淤泥质粉砂层为研究对象,基于AMS 14C年代学、岩性地层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土黄色湖相淤泥质粉砂沉积记录的尘暴事件,以及重建晚冰期以来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水文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DCD03沉积剖面的淤泥质粉砂样品粒度频率曲线呈现为双峰态,主峰(均值10 μm)反映了河流作用携带入湖的细粒组分,次峰(﹥32 μm)则反映了风力作用以及河流作用等携带入湖的粗粉砂粒组分。大于64 μm的砂砾组分可能代表外源风尘物质的输入,由尘暴天气携带入湖。大柴旦地区晚冰期以来依次出现了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12.94~12.17 cal. ka BP)、新仙女木冷期(12.17~11.37 cal. ka BP)、不稳定的早全新世气候(11.37~8.64 cal. ka BP)以及趋于偏冷干的中全新世早期(8.64~7.39 cal. ka 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