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以野山河大桥简化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平行拱和提篮拱的动力特性,并讨论了结构主要参数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建设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2.
苏通大桥地基粉质黏土物性指标相关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建平  罗国煜 《岩土力学》2008,29(6):1669-1674
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对长江下游苏(州)-(南)通大桥工程区粉质黏土液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天然密度、压缩模量、压缩系数、黏聚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液性指数与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压缩系数呈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2以上。(2)液性指数与压缩模量、黏聚力呈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7以上。根据国内其他地区的地层资料,得出了液性指数与其他物理力学参数的近似相关关系曲线。比较苏通大桥工程区与其他地区的粉质黏土液性指数及其他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式,显示它们之间有较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研究结果对类似场地粉质黏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3.
湖北巴东长江公路大桥斜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佑荣  贾洪彪  唐辉明  周丽珍 《岩土力学》2004,25(11):1828-1831
巴东长江大桥是连接209国道和巴东县长江两岸新城区的特大型公路大桥,为一简支梁斜拉桥,长900.5 m,主桥跨度388 m,桥塔高218 m,桥荷重大,安全等级高。桥位区地处长江三峡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地区,地形陡峻,河谷切割强烈,褶皱断裂密集,岩体破碎、力学性质差,滑坡、泥石流极为发育,其斜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桥的安全。在分析论述桥位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及块体极限平衡理论模拟了斜坡稳定性,预测了三峡水库蓄水及大桥建成后斜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桥荷载、库水位波动和地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诱发因素。水库蓄水及大桥建成后桥位区两岸斜坡稳定性明显变差,有沿T2b3/T2b2岩层交界面失稳的可能,必须加以处理。在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对大桥的影响后,提出了处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4.
赵俊 《海洋测绘》2020,40(6):74-77
长江大桥桥墩受水流冲刷和泥沙淤积的影响,需要定期对桥墩水域地形进行监测和分析。结合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水域监测实例,阐述了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大桥水域进行联合监测,采用GIS软件对大桥水域地形进行冲淤计算,并制作了桥墩的立体图和大桥区域的水域冲淤变化图,分析了桥墩及附近水下地形与水流的变化,对桥墩的冲刷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监测成果为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益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5.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向绕流,流速明显增大,并在岛桥结合部与岛隧结合部发育局部冲刷坑;人工岛背水面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强紊动小尺度回流,并具有不断形成、发育、发展到消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人工岛自身位置、形态、尺度以及工程海区地形、水流、泥沙等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东、西两个人工岛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既在变化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又在影响形式与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6.
在主体工程开工前,港珠澳大桥首级控制网完成了四期观测。通过对四期测量成果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评定了控制点的稳定性。本文运用误差分析理论和方法,制定了首级控制点工程坐标、观测高差及高程较差的限差标准,用以评定控制点稳定性,可供后续各期复测及其他类似跨海工程控制网参考。  相似文献   
187.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国内首个独立的基于VRS的工程CORS系统。结合工程条件与建设需求,本文分析了该系统建设的特点和技术难点,介绍了系统组成、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以及参考站联测及精化大地水准面的应用情况。系统实时定位精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VRS的网络RTK的定位精度平面优于±2cm,高程优于±3cm,实现了系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8.
郝柘淞  彭莹  杨家文 《地理科学》2023,(9):1516-1526
融合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理论,提出了“政府–市场”共同作用下的粤港澳跨体制交通供给合作分析框架,并以大湾区实施的重大跨体制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港珠澳大桥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交通组织、可达性提升和空间发展是地方政府跨体制交通规划的主要考量要素;(2)高昂的交易费用和跨体制协调制度框架的缺失是合作困境的成因;(3)促成跨体制合作的关键是提供一个融合市场和行政2种机制的正式的协调制度框架;(4)只有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启动行政协调机制。在中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建设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跨体制协调机制对于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9.
桥墩基础冲刷是桥梁毁坏的重要因素,是桥梁基础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桥墩基础在复杂动力条件下冲刷深度的研究常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利用正态系列模型方法,在波流水槽中研究了水流、潮流和波流共同作用下青州航道桥索塔基础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最大冲刷深度和冲淤范围与水流流速、桥墩轴线与水流夹角和波浪等因素有关;在潮流最大流速和恒定流流速一致情况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达到平衡后,将会达到与恒定流基本一致的最大冲深;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最大冲刷深度比恒定流增加10%左右。设计桥墩形状在100年一遇水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桥墩基础局部最大冲刷深度为13.7 m。  相似文献   
190.
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的湾口水域,东、西人工岛分别位于伶仃洋大濠深槽两侧。人工岛水域水深流急,潮流正面冲击人工岛,易造成人工岛海域水下地形发生大的变化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人工岛为中心的局部滩槽新格局。在大桥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伶仃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人工岛建设后的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水下地形冲淤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人工岛对伶仃洋水域的水沙环境影响集中在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水域内,人工岛呈冲刷趋势,岛体上下游形成以岛为中心的梭状淤积体。人工岛建设10年前后的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引起的海床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此为当初采用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