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993篇
海洋学   4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徐备 《地质学报》1990,64(1):33-42
赣东北—皖南的元古界可分为3种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不同的、但互有联系的构造古地理单元。赣东北—浙西火山岩带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曾是一条岛弧带。对该带以北元古代浊积岩沉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弧后盆地的发育历史。根据该带以南元古代岩石建造类型,推测其可能代表弧前及海沟地区。通过各种构造古地理分析,推断了岛弧带与弧后盆地的关系并运用沟弧盆体系的模式探讨了晚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12.
113.
皖南蛇绿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德隆  邓晋福 《地球科学》1991,16(2):143-152,T001
  相似文献   
114.
大洋水物质模型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四川彭县白水河地区蛇纹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的蛇纹岩以构造就位的方式就位于具岛弧环境的白水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其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成分相当于蛇绿岩层序底部的变质橄榄岩,是地幔的残余。它是在岛弧与扬子古陆相互碰撞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8.
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关于盆地的分类,不少学者提出过有意义的方案。它们主要是从某个单一角度进行:或者是从历史角度分析,或者是从动力角度分析,为了更较全面地认识它们,以求得更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探,作者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个综合分类方案。按历史-动力综合分类,造盆作用及盆地可划分为三大类:大洋壳型、雏陆壳(过渡壳)型及大陆壳型。大洋壳型中可细分为活动区型(主要为拉张式)和稳定区型。雏陆壳型包括前地槽型(其中可分出多种活动区型及稳定区型,有待详究;活动区型中拉张式多见)及地槽前期型(主为拉张式).大陆壳型中计有地槽后期(褶皱带)型(挤压式或拉张式)、地台型(主为陷落式,偶为张陷式--断拉谷Qulacogen)和地洼型(挤压式、拉张式或压张式)。  相似文献   
119.
单连芳 《地球化学》1994,23(1):91-98
本文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并探讨大洋锰结核中锰矿物化学组分间的相关性,用三组分图,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初步确定不同成因锰矿物的Mn/Fe值:原生δ-MnO2,2-2.5;次生致密带的次生δ-MnO2,1-2;重结晶形成的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5;由于结核中的物质分配和后生作用形成富Ni,Cu非晶质铁锰氧化物的Mn/Fe值亦大于5。  相似文献   
120.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_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_2O、K_2O+Na_2O、K_2O/Na_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 ∑REE及Rb/Th、Rb/Nb、∑LREE/∑HREE、(La/Yb)_N 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 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由北向南δ~18O、εs_r(t)系统增高,而ε_(Nd)(t)逐渐降低。这些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环太平洋带位于俯冲带上盘向陆一侧的岛弧或大陆边缘岩浆中出现的成分极性规律相一致.分析认为,大陆壳物质以不同比例的加入是影响俯冲带岛弧花岗质岩浆成分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向陆一侧岩浆中陆壳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而幔源物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