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868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51.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张儒媛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3,9(3):211-226
  相似文献   
52.
在加里东造山运动过程中,波罗的地盾西绝的大部分发性了破裂、板片化和堆叠。加里东期的变形作用导致了陆壳的山体加厚。镁铁质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斜长岩构成了挪威西南部卑尔根弧地体的大部分。这些岩石代表了典型的前寒武大陆的下地壳。在加里东造山旋回中,这些岩石受堆叠和地壳增厚的影响,发生了广泛的榴辉岩化。榴辉岩形成于剪切变形作用主与之伴生的富H2O流体的渗滤作用。在早期,榴辉岩相矿生生成于张性破裂(脉)中。这  相似文献   
53.
河南大别山区榴辉岩及蓝晶石石英岩中柯石英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54.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它能很好地反映深部地质作用特征和恢复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当前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1)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性状和物理化学特点的研究是解决高压变质作用成因的关键;(2)高压变质矿物流变学研究是揭示变质过程的有效途径;(3)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是80年代地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其动力学模式为探讨大陆动力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文中介绍了产生超高压变质的柯石英榴辉岩亚相组合的六种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55.
吉林省大灰沟硅灰石岩赋存于泥质条带大理岩夹硅质条带大理岩层内,其直接围岩为大理岩。硅灰石岩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组成矿物有硅灰石(95%以上),少量透辉石、石榴石和方解石等。通过对硅灰石岩形成的地质条件、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和前人实验研究表明,本区硅灰石岩为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形成的交代岩,其中的硅灰石属三斜硅灰石。华北地台北侧(槽区)的辽宁、吉林省境内发育多处硅灰石岩矿床和矿点,均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各种硅质大理岩层内。大灰沟硅灰石岩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56.
秦岭造山带内高压榴辉岩变质带与元古宙碰撞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群中发现两个高压变质带,分别出露于秦岭群的北部和南部边界线之内侧。其中北带内以榴辉岩为主,并伴生有石榴角闪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含多硅白云母及石榴石的长英质片岩;南带中由石榴单辉岩和石榴角闪岩组成。变质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榴辉岩或石榴单辉岩阶段、石榴角闪岩阶段,斜长角闪岩阶段,前二者是元古宙时期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中地壳发生了强烈增厚的作用的产物,后者是晚期抬升作用下再现降  相似文献   
57.
榴辉岩是由石榴石一单斜辉石组成、具玄武质成分的、在下地壳或上地幔高压条件下结晶(或重结晶)的一种岩石.其研究意义表现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 在70年代,高温高压实验就已证明玄武岩一榴辉岩的相转变面并不是Moho不连续面.近几年来,在榴辉岩的研究中又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其中包括1)榴辉岩的产状与成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立关系,其产状也不仅仅三种;榴辉岩可以在很高的水压条件下形成,水压远小于总压可以存在,但并不总是必须的;3)由洋壳变质的榴辉岩是古板块边界的标志,而且记录了汇聚型造山作用的历史,以及地热梯度随时间的变化;4)有些榴辉岩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成因模式加以注释;5)金伯利岩中的榴辉岩包体既可以在地幔内形成,也可以在地壳内形成.  相似文献   
58.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带榴辉岩的特征和变质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勇  江来利 《岩石学报》1991,7(3):1-13,T002
大别山超高压柯石英榴辉岩带中多处产出含柯石英榴辉岩,岩石中广泛分布柯石英假象。它们产在片麻岩和大理岩中,并有不同的特征矿物组合。与鄂北等地高压型榴辉岩比较,超高压(柯石英)榴辉岩的绿辉石富硬玉组分,而石榴石为一般的富铁铝榴石贫镁铝榴石的石榴石。钙质角闪石和钠钙质冻蓝闪石是超高压(柯石英)榴辉岩中主要的次生角闪石类型。榴辉岩的原岩是陆内拉张过程中形成的广义拉斑玄武岩,它们在中朝一扬子大陆板块汇聚造山的俯冲大地构造背景中,发生渐进变质。变质时地热增温率极低。造山运动后期,榴辉岩随构造运动抬升又经历两阶段迭加变质。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