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江苏江阴祁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朱诚  张芸  张强  陆建芳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4-317,323
江阴祁头山遗址区有厚达 2 4 8cm厚的马家浜文化层。对该遗址地层的孢粉、微体古生物沉积学和环境磁学分析表明 :江阴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就已经成陆 ,此时海岸线分布在该区以北 ,江阴北门外护城河北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可作为证据之一。剖面磁化率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期间温暖湿润 ,适宜的气候促使人口急剧增多 ,稻作农业得以起源并迅速发展。马家浜文化层之上出现间断现象 ,可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4 0 0 0 a BP前后普遍存在的特大洪水所致。该时期洪水可能威胁先民的生存 ,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由于丧失基本的生活资料 ,先民可能迁居他处 ,寻找适宜生存而不受洪水威胁的区域生活 ,由此形成了马家浜文化和近现代之间文化间断现象。  相似文献   
582.
杨恕良 《贵州气象》2003,27(2):47-48
贵州省气象局退休高工杨恕良在完成了他的“贵州高原千里走单骑” ,即骑自行车只身走遍了全省 80余个基层气象台站之后 (本刊曾在 1 998、1 999、2 0 0 1年对杨高工“千里高原走单骑”进行了系列报道 ) ,又于2 0 0 2年 8月开始了他的新疆之行 ,他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他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想。由于版面所限 ,本刊在此选登杨高工的“霍尔果斯的联想”一文以飨读者。同时 ,我们也代表杨高工 ,向所有支持和关心他的气象同仁们表示一份诚挚的谢意 !  相似文献   
583.
沪杭苏地区若干文化遗址的孢粉——气候对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会平  王开发 《地理科学》1998,18(4):368-373
运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沪、杭、苏地区三个文化遗址孢粉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期和崧泽文化期(属全世新大西洋期)比较温暖,年平均温度比今高1 ̄3℃,而良渚文化期(属全新世亚北方期)相对凉爽,年平均温度比今低1.5℃左右。年降水量各有所不同,但以马爱浜期末和崧泽期最为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今高150 ̄300mm。  相似文献   
584.
班村遗址地处河南省汉池县城北60余公里处的南村乡,涧河和黄河在此交汇。遗址座落在黄河南岸的二级阶地,含有裴李岗、仰韶(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二期、战国及唐宋等五个文化层。从该遗址裴李岗文化层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层的灰坑中浮选出大量半炭化的植物果实及种子遗存。在裴李岗文化层编号H2033的灰坑中有大量朴树(Celtisof.karaiensis)、山茉英(CornusoNcinalis)的内果皮,棕树(QuercusSp.)的炭化子叶块和紫苏(Perillaffutescens)的小坚果、野大豆(Glycihesaia)的种子。庙底沟二期文化层的H3037灰坑中仅见大量的粟(detaliaitalic  相似文献   
585.
安徽南陵古铜矿采冶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沿江丘陵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铜的采掘地及冶炼地,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其采掘、冶炼规模都比较大(相对于古代而言)。南陵在周代为吴越之地(这从正在发掘的牯牛铺吴国  相似文献   
586.
河溶镇位于鄂西当阳市东南境的漳河东岸,与古麦城遗址隔水相望。它犹如一位古稀老人,坐落于漳河之滨,已度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了。附近与之同一时代的古麦城、麋城以及那楚郢都(笔者认为春秋时楚郢都,当在今草埠农场季家湖,古属枝江地)均已先后没入了悠悠岁月之中,惟有它则奇迹般地避  相似文献   
587.
提起保安城知之者甚少,这座土城遗址在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在隆务镇以北约15公里处。然而就是这一土城在明清时期曾经是名震西北、可控蒙番的边陲重镇。更值大书一笔的是,这一土城孕育了我国56个温馨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保安族,保安族因其城而形成,更因城而得其族名,可谓历史奇闻。对此,鲜有知者。保安城是保安族的发祥地,是保安人魂牵梦绕的故土,是祖祖辈辈心中的热土。  相似文献   
588.
对凌家滩遗址出土的闪石类玉器做了矿物成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表明其主要为透闪石玉,为今后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89.
590.
把遥感技术引入到文物考古工作中,通过对感遥图像的处理,探索利用阴影标志、土壤标志、作物标志等遥感图像文物判释特性,以及遥感考古工作中文物遗迹的相对集中、人为法则、土壤扰动、地貌改造、自相关、风格样式等文物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结合遥感技术在已知区进行系列文物考古的试验,总结文物成像规律,从而得知如何运用遥感技术辅助文物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