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5篇
  免费   1208篇
  国内免费   1794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458篇
地球物理   1335篇
地质学   4154篇
海洋学   879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应用生烃动力学法研究川东上二叠统烃源岩生烃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今川东上二叠统烃源岩生烃史研究具有局限性.首先,没有对上二叠统Ⅰ-Ⅱ1型灰岩生油、Ⅲ型泥岩的生气史分开评价;其次,海相镜质组反射率通过拟合公式换算成镜质体反射率评价烃源岩成熟度具有局限性.针对上述不足,笔者通过热模拟实验,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标定出两类源岩生油、生气的动力学参数,并结合川东地区的埋藏史及热史,模拟出源岩有机质的成烃转化率曲线.研究表明:上二叠统灰岩、泥岩有机质在距今200 Ma和190 Ma分别进入了生油、生气门限,而在距今170 Ma和140 Ma生烃结束.  相似文献   
112.
选择辽西为中心,以近东西向延伸800km的辽蒙地质走廊为研究区,通过年代学研究,确认130Ma以来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对称分布的时空格局,具有“中间老、两侧新”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流圈来源的岩浆向东西两侧侧向流动,岩浆来源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软流圈底辟体上涌和水平侧向流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3.
封闭体系有机质与有机碳氢氮恢复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封闭体系的条件下,对典型的Ⅰ、Ⅱ、Ⅲ型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的损失进行生烃动力学研究,获得了Ⅰ、Ⅱ、Ⅲ型干酪根的总量、有机碳、氢以及氮质量损失动力学参数。用Kinetics软件计算了封闭体系干酪根有机碳丰度、氢碳原子比和氮碳原子比的恢复系数。认为在对高成熟—过成熟干酪根进行生烃评价时,Ⅰ、Ⅲ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需要进行恢复,而Ⅱ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不需要恢复。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氢碳原子比均需要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14.
演化中的裂谷带——五大连池火山岩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新生代火山岩带是一条富钾火山岩带。文中重点论述了以下4点内容:(1)火山岩及其包体中存在典型的地幔交代作用;(2)根据火山岩K2O/Na2O比值勾画出富钾火山岩带范围;(3)地幔气体的绝热膨胀导致"冷泉和冻土现象";(4)地震活动的现状。论证了NNW走向的五大连池火山岩带是新生代初始的大陆裂谷,它们切穿了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进一步从岩浆演化的趋势认为五大连池裂谷带将持续演化而不会夭折。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取自MBR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加入菲进行富集培养、驯化,分离、纯化出一株能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J-1,细菌长2~5μm,宽1~3μm;研究了初始底物浓度、温度、pH对菌株J-1降解菲的影响,探讨了菌株J-1胞内酶对菲降解的底物抑制动力学。试验表明:菌株J-1在48h内能将不同浓度菲的水溶液中的菲完全降解;菲浓度增加,达到完全降解的时间延长。温度对细菌的降解能力影响较大,菌株J-1对菲降解的最佳温度为28℃。1.15mg·L-1的菲,28℃时48h内能完全降解,而相同时间内10℃时的降解率仅为36.65%。菌株J-1对pH的波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pH在一定范围内(6.0~8.4)变化对菲降解的影响不大,降解反应的最佳pH为7.2。菌株J-1对菲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较高的底物浓度对酶促降解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常数vm=1.17mg·L-1·h-1,米氏常数Km=61.70mg·L-1;底物抑制常数kS=49.60mg·L-1;最佳底物浓度[S]opt=55.32mg·L-1。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7.
从大陆地壳动力学观点试论我国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以重力和热力的相互矛盾作为指导思想,从能量转换和物质运移的角度试论我国地震的成因和机制,以及大洋板块运动对大陆地震的影响。指出驱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转换的,震源机制既随力源而变化,也受介质的岩性和结构所控制。所谓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一种相对概念,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18.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沂沭断裂带的大地构造背景、边界断裂、地貌、沉积岩相、火山和地震活动、地壳深部结构、重力、地热等的分析,说明沂沭断裂是一条中生代的裂谷,并给出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9.
亚洲大陆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及地壳构造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亚洲大陆地区的1°×1°平均布格重力场的数据,选择了均质单层地壳模型,对131条重力剖面的10456个重力点计算确定其莫霍界面深度,得到了亚洲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图。 并对亚洲大陆的地壳构造轮廓作了分析与探讨,指出了四点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的重力资料计算并构制了从1°×1°到10°×10°平均的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并对这套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事实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且就这些基本事实与大地构造、地壳均衡、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