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9篇
  免费   7210篇
  国内免费   10678篇
测绘学   1352篇
大气科学   1198篇
地球物理   3803篇
地质学   29994篇
海洋学   2951篇
天文学   248篇
综合类   1955篇
自然地理   1996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988篇
  2022年   1124篇
  2021年   1347篇
  2020年   1185篇
  2019年   1417篇
  2018年   1037篇
  2017年   1037篇
  2016年   1135篇
  2015年   1300篇
  2014年   2158篇
  2013年   1600篇
  2012年   2200篇
  2011年   2137篇
  2010年   1718篇
  2009年   1968篇
  2008年   1798篇
  2007年   1708篇
  2006年   1807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475篇
  2003年   1189篇
  2002年   934篇
  2001年   1016篇
  2000年   874篇
  1999年   867篇
  1998年   970篇
  1997年   855篇
  1996年   842篇
  1995年   750篇
  1994年   693篇
  1993年   757篇
  1992年   813篇
  1991年   630篇
  1990年   457篇
  1989年   423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据沉积,构造、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构造隆升基础上,于晚第三纪中新世迅速隆升,而早更新世早期则是新构造活动最强烈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方式主要有地垒式、掀斜式、振荡式和翘板式4种。诱发这一地区新构造抬升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学机制是华北地块自北而南,扬子地块自南而北相向向秦岭造山带之下陆内俯冲和秦岭地块深部软流圈抬升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92.
分离的大陆板块边缘镁铁-超镁铁岩系Th/Hf—Ta/Hf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Th/Hf-Ta/Hf关系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世界上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岩浆岩系的Th、Ta、Hf特征,提出了分离的大陆板块边缘镁铁-超镁铁岩的Th/Hf—Ta/Hf判别标志:Th/Ta=1.8~4.0,Ta/Hf>0.1。  相似文献   
993.
秦岭泥盆系中广泛发育一套与Pb、Zn、Ag矿化有关的热水沉积硅质岩,主要为铁白云石硅质岩和似碧玉岩两类,前者代表海底热水喷水口附近的产物,后者代表距喷水口较远的沉积产物。由于二者沉积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二者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沉积环境,这对阐明该类矿床的成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阿尔泰山南缘区域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大地构造、地层地球化学剖面以及地球物理特征,对该区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单元的划分,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元素组合、控矿因素、成矿类型及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995.
天山东段尾亚地区白尖山超单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石炭世白尖山超单元横亘于尾亚站东西两侧,沙泉子断裂以南的狭长地带(研究区长50余千米,宽3~6km)。它是北部觉洛塔格早石炭世火山型被动陆缘与其南(以沙泉子断裂为界)卡瓦布拉克古陆块汇聚事件的产物。这次事件导致沿卡瓦布拉克地块北缘成线状分布的巨大岩基链的形成,即该带事实上成为一个活动陆缘弧──白尖山岩浆弧(白尖山超单元)。根据各岩石单元的接触关系,白尖山超单元由早至晚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从沙泉子断裂向南,大体上反映出偏基性的石英闪长岩单元偏北侧分布,钾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单元偏南分布,表现出当时碰撞带的特性。由于晚石炭世末受到韧性剪切作用,大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成为初糜棱岩—超糜棱岩的花岗质岩石,宏观上似具片麻状构造。无论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来看,均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白尖山超单元侵入于含早石炭世动物化石的卡拉火大山组中,被二叠纪尾亚超单元组合(原尾亚岩体)侵入,测定U—Pb同位素年龄为338.4Ma及325.24Ma,从而确定白尖山超单元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996.
997.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忠和 《地学前缘》1996,3(3):119-123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是研究水岩相互作用的定量化方法,是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物理模拟方法的有效补充和理论上的提高与升华。该方法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地热系统、热液矿床、油气盆地以及一些常温体系中水岩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全体系常包含岩石、水溶液和气体三相。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在对各相进行分别描述的基础上,依据质量平衡、质量作用与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共平衡关系,从而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改变成分、改变温度及改变压力等不同的过程)。文中列举了地热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盆地等模拟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998.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文寄  李齐  汪一鹏 《地质论评》1996,42(5):385-390
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6个不同地点,对18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发现用MDD模式得到的18条冷却曲线(温度范围在400-150℃之间)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100°C/Ma),这种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25-17Ma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利用6个不同地点快速冷却(抬升)的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作图时,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34mm/a)  相似文献   
999.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白银地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及韧性变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可划分出四个构造单元(B1、B2、B3和B4):B1属于中宫变质地块,B2为古祁洋在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B3属于加里东期的古火山岛弧B4为弧后残余海盆。本区存在两期韧性变形,和线期韧性变形以形成近垂直于造山带的NE-SW向拉伸线理为特征,剪切标志显示其主要为一系列从N-S的逆冲叠覆构造2,与古祁连洋向北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韧性变形形成四条韧性平移剪切带(SZ1、S  相似文献   
1000.
赵立新 《城市地质》1996,8(1):37-40
泥浆气举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工艺应用赵立新(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1概述平电-8井是一眼探采结合井,主要在第四纪覆盖层中取心钻进,设计深度600m(见基岩后终孔)。地层条件:0-600m为粘砂、砂粘、中砂;100-120m为砂砾石,砾石;120m以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