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8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1241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119篇
地质学   8186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5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462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545篇
  1991年   513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存在明显的分叉现象,与曲流河相比,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等厚图呈典型的朵叶状。湖相厚层泥岩普遍发育,与浅水三角洲砂体组成多套垂向优质储盖组合。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新构造运动造成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耦合,为渤海大型浅水三角洲成因的优质储层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条件,可以形成大型油气田。因此,重视并充分挖掘渤海浅水三角洲储层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将是追求浅层优质油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54.
熊军 《探矿工程》2008,35(6):37-40
欠平衡钻井技术是准确发现和评价油气资源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评价和开发低压低渗油气层。介绍了梨深1井四开井段实施欠平衡钻井技术的详细情况。该井四开钻井液密度0.90~1.05 g/cm3,使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地层大量气体侵入井筒,进一步增大井底欠压差。自井深3582.5 m后一直维持点火钻进,为后续井钻井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5.
《探矿工程》2008,35(1):51-51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由江苏地调院地热中心编制的《江苏省溧阳市横涧镇李家园地区地热钻井选址调查报告》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根据《报告》,拟在溧阳市横涧镇李家园地区选定3处地热钻井井位。  相似文献   
56.
湖南道县一个矿区,铁锰矿体储量约2200万t。由于复杂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后,一直没有开采。笔者通过多年大直径工程井的实践经验,查阅国内外资料后,提出了钻井-气举反循环法试开采的方法,并在现场进行了单孔开采试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以该矿体Ⅱ号矿为例,介绍了钻井-气举反循环法采矿的适用条件、工艺过程以及试采情况,并就以后大面积开采提出了若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7.
大庆油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采用常规钻井机械钻速较低,试验气体钻井技术表明,能够大幅度提高深层钻井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通过前期的地质分析,在总结大庆油田已经试验的2口气体钻井现场试验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在徐深28井三开登娄库设计采用空气钻井技术,进入营城组试验氮气钻井技术,这是大庆油田第一口采用空气和氮气钻井的气体钻井。经过周全的设计,克服了冬季气温低、地层出水、气液转化井壁稳定等难题,保证了井身质量,机械钻速与邻井常规钻井相比提高了7倍,缩短钻井周期26天,节约钻头7只,尝试了氮气钻进营城组,取得  相似文献   
58.
黔中隆起及其南北斜坡区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黔中隆起及其南北斜坡区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一直是国内部分油气地质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该隆起现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叙述了瓮安古油藏、麻江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部分代表性探井所钻遇的油气显示,川南威远气田与黔中隆起大方至黔西一带简要类比的基础上,对这一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天然气勘探目标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9.
概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规章,有利于我国正确合理实施勘探和开发“区域”内资源活动,确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资源,并推进我国深海事业发展。为此,文章系统阐述了管理局首部规范“区域”内多金属结核资源活动的勘探规章,重点指出了承包者和管理局的权利、义务及职权。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