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693篇
地质学   1195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7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气象水文耦合的洪水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包红军  王莉莉  沈学顺  李致家  黄小祥 《气象》2016,42(9):1045-1057
从洪水预报中定量降水预报应用进展、面向洪水预报的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气象水文耦合预报不确定性研究进展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气象水文耦合的洪水预报研究进展。研究指出,融合预报员预报的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技术是提高面向洪水预报的流域降水预报精度的重要方法,中尺度集合预报技术是提升流域局地性强降水预报能力的主要途径;概念性与物理性相结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面向洪水预报的流域水文模型发展方向;水文集合预报是考虑气象水文单向耦合预报不确定性有效解决技术,贝叶斯系列模型可为分析气象水文预报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2.
为在蓄滞洪区利用洪水资源,探讨洪水资源化收益和损失的函数关系及其定量分析方法。以大黄堡洼为例,建立收益和损失的准量化函数,基于水文和土地利用信息,采用水力学数学模型,澄清3种特定洪水重现期条件下收益与损失的时空转换关系。研究表明,临界水深是实施洪水资源化规划和管控的关键参数;洪水资源化的入流面积、受益面积、平均水深、最大水深与入流洪量成非线性正比关系,并受到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33.
淮河流域近500年洪旱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淮河流域过去500年洪旱事件发生规律并鉴别当前的洪旱情势,收集并对比分析了流域实测降雨资料、重建历史雨季降雨资料、历史旱涝等级资料、历史洪旱文献记录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等多源洪旱灾害数据。以重建历史雨季降雨资料和历史旱涝等级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滑动平均、频率计算、小波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流域过去500年洪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7世纪淮河流域洪旱灾害最严重,但20世纪极端洪旱事件发生频次最多。淮河流域洪旱事件存在40年左右的稳定长周期,主周期从18世纪的15~20年逐渐减少到19世纪的5年周期,近20年来出现2~3年的主周期,洪旱灾害事件呈增加趋势,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洪旱灾害威胁。  相似文献   
934.
气候变化对洪水灾害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包括洪水在内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气候变化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既是全面理解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内容,也是减轻洪水灾害风险的实际需要。从气象水文和灾害风险两大领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洪水灾害影响的研究进展,从反映洪水灾害系统的雨情、水情和灾情角度,全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对极端降水、极端径流和洪水损失的变化及归因研究,梳理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方面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加强数据积累,完善气候模式与水文模型的耦合,加强承灾体脆弱性及其变化的评估,综合洪水致灾过程与灾情结果的分析,推动气象水文与灾害风险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35.
根据水库下游所呈现的水平防洪对象的状况,进行洪水区域设计时采用JC法进行设计,通过获得最严重的故障边界点原理,对特定防洪标准条件下的最严重洪水面积分配进行计算,计算出设计风险,根据典型洪水过程获得洪水设计的部分原理,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洪水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936.
张良 《地下水》2014,(5):168-169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境内降水比较集中,沟谷众多,洪水暴涨暴落。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之中,小流域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决定了工程项目的选址、规模、预算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张家口市小流域洪水实际情况,以安固里河为例,分别采用地区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水文资料频率计算法三种方法对洪峰流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对三种洪峰流量计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推荐以水文资料频率计算法作为张家口市小流域设计洪水首选方法。在没有实测水文资料情况下如果工程比较重要、资金比较充裕可以选取安全系数较高的地区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如果工程重要程度一般、资金有限制可以选取安全系数较高推理公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37.
河北宽城地区蓟县系洪水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潮坪相沉积,厚度101.66m,下部由灰黑色页岩与中层-薄层状泥质白云岩互层组成,向上泥质白云岩不发育,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含黄铁矿结核;上部由含粉砂泥质页状白云岩与含砂白云岩及含锰泥晶白云岩组成。该套地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岩和页岩,白云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硅质白云岩、(含粉砂)泥质(砂质)白云岩、(含锰)泥晶白云岩,页岩则由硅质页岩和暗色页岩组成。根据岩石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将研究区洪水庄组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上、下)和潮下带(上、下)3种沉积环境。洪水庄组有机质富集,以大量藻类体和腐泥质碎屑为主,为很好的烃源岩,与上覆蓟县系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构成有利的生储盖配置,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38.
黄志诚  刘冠邦 《沉积学报》2014,32(3):503-509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发育大量各种形态的菱铁矿结核和褐铁矿结核。前者的矿物组成以菱铁矿为主,后者以针铁矿及纤铁矿为主,结核中混有陆源碎屑、黏土和大量各种水生植物碎片、细胞、花粉、植物蛋白石、少量动物介壳碎片以及大量细菌,表明铁质结核的形成与生物有关。菱铁矿结核形成于太湖现代沉积泥层较下部的封闭还原环境中,不同形状的菱铁矿结核的14C测年证明其形成于不同年代。褐铁矿结核形成于沉积泥层上部的氧化环境中,细菌起了关键作用。二者均为沉积成岩作用的产物。
  太湖的形成机制一直存在广泛争议,其中“陨石撞击说”最受关注。王鹤年等(2009)把前述的菱铁矿结核、褐铁矿结核、甚至黄土层中的钙结核当成“冲击坑溅射物”,并将之作为太湖形成于陨石撞击的确凿证据。陨石撞击地球是一种近乎瞬间的冲击变质作用,其相应的特征产物有:柯石英、斯石英,矿物中的变形页理和撞击玻璃(撞击岩)。迄今为止,在太湖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发现石英的高压矿物相。观察到的石英砂岩中的石英变形纹是较低应力作用的产物,在沉积岩中常见,与冲击变质作用无关。太湖湖底平坦,水深不超过3 m,沉积层仅厚2 m,与陨石撞击造成的陨石坑地形特征不符。从沉积学的角度来看太湖形成的“洪水淹没说”更有说服力,不仅符合沉积物特征和沉积物年龄,也有考古学遗迹和史料的佐证。  相似文献   
939.
洪水超定量模型的广义Pareto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金梅  王冰  李占强  王志芳 《水文》2014,34(1):78-82
为了扩大洪水信息,提高洪水模拟精度,研究超定量洪水频率分析模型。介绍了洪水超定量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超定量洪水年发生次数服从Poisson分布,超定量洪水系列服从广义Pareto(GP)分布,给出年最大超定量洪水分布和超定量洪水重现期的计算方法,提出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来综合确定超定量系列阈值的方法。将超定量模型应用在海河流域小觉站洪峰频率分析中,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确定超定量系列阈值的方法有效且可靠,洪水超定量系列年平均发生次数服从Poisson分布,GP分布洪峰设计值略大于P-Ⅲ分布洪峰设计值,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及风险分析中是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940.
王容  尹志杰  朱春子 《水文》2014,34(6):67-71
2013年黑龙江、松花江分别发生1984、1998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针对此次暴雨洪水,概述了致洪暴雨的天气背景、降雨过程,重点从洪水过程、洪水组成、水利工程作用、历史大洪水对比及暴雨洪水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供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