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2篇
  免费   104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3270篇
地质学   515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本文论述了宁波盆地附近区域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宁波地区地震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区历史地震的时空分析划分了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参数。采用地震点源扩散模型计算了宁波市的地震危险性,得到了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从而由地质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两方面评估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可作为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37.
138.
苏怡之  张家声 《地震》1993,(6):42-47
本文分析了临汾盆地现代地震在时序分布上的阶段性,平面分布上的丛集性,及其震源三维分布与分布地深部构造的关系,指出盆地北部的临汾-洪洞凹陷为该区未来若干年内的主要发震区,而20-30km深度则是主要发震层次。  相似文献   
139.
使用DCS-302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组成的临时性流动台网,得到一批寻乌震群的中、小地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经过筛选对其中23次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求得了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它与主震机制作了比较.测定了较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及震源参数;对该震群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寻乌震群的震源破裂过程主要受北西向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0.
京津唐地区震源深度分布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志峰  曾融生 《地震学报》1990,12(3):242-247
在对唐山—张家口一线地震进行定位时,采用台偶时差法测定震中,不同震相之间到时差求震源深度的方法,提高了定位的精度.本地区的震源分布在5—22km的深度范围,这和估算的地壳岩石强度随深度的分布相吻合.从而推断,这里的地壳具有上部脆性、下部塑性的特性,其过渡带的深度约2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