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3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在辽南瓦房店市长兴岛镇二龙山、长岭子等地的寒武纪—奥陶纪冶里组上部首次发现Saukia,Calvinella等属种的化石,确定了Saukia—Calvinella组合带,为晚寒武世凤山阶最顶部的化石带。此外在该带之上采到了微体化石Ulahconusbeimadaoensis,该化石属种为奥陶纪早期的标准分子。据此重新厘定了辽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4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沉积学报》2001,19(4):524-529,53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 ;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 0~ 34 9℃,气相成分中CO2 摩尔浓度达到44.3%~ 5 6.98%。Fe2+ 、Mn微量元素在鄂 6、定探 1、李华 1井、芦参 1井、陕 8井和旬探 1井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因而素以加引号的“龟裂纹灰岩”称之,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沉积环境空间;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迹;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叠加在印痕上,因此,宝塔组灰岩“龟裂纹”组构的形成是构造-沉积环境相、生态相和成岩相的产物。  相似文献   
44.
山东淄博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强  胡树庭  杨欣德 《现代地质》2001,15(3):247-253,T001
研究区为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发育最全的地区之一。区内出露下、中奥陶统 (两河口阶至宝塔阶 ,时限 4 95~ 4 4 5Ma)。岩石地层划分为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通过对野外剖面系统的观测 ,按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地层的研究方法 ,识别出区内奥陶系 8个三级层序 (OSq1-OSq8)和 4种层序界面标志。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延限约 6Ma ,OSq1由三山子组B段 (TST)和A段 (HST)组成。马家沟组含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和新汶段。东黄山段至土峪段含 2个层序 (OSq2和OSq3 )。五阳山段和阁庄段包含 3个层序(OSq4 -OSq7)。八陡段 (TST)和新汶段 (HST)组成最上部一个层序 (OSq8)。通过与河北唐山等地区同期地层的对比 ,提出华北地台下、中奥陶统 (两河口阶至宝塔阶 )可划分为 11个三级层序 ,探讨了华北地台下、中奥陶统层序差异性的可能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5.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产物,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和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该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6.
华北地台北缘亮甲山组地层中发育有六种碳酸盐米级旋四层序;a型和b型属潮下型,其下部单元为钙质泥岩(a型)及薄层泥晶灰岩(b型).上部单元为颗粒泥晶灰岩(a与b相同);c-f型属环潮坪型,它们的上部单元均为薄层泥晶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其下部岩石单元:c型为厚层及块状颗粒泥晶灰岩,d型为局部白云石化颗粒泥晶灰岩,e型为白云岩化颗粒泥晶灰岩,f型为中厚层含少量颗粒的泥晶结晶白云岩。从a型到f型正好构成一个米级旋回层序的环境变化谱系。根据米级旋回层序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可以建立亮甲山组地层构成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四层序:1个三级旋四层序包含3个四级旋四层序,13-15个五级旋四层序,60余个左右的米级旋四层序.通过这项研究表明,在浅水地层中进行露头旋四层序研究时,米级旋回层序是基本工作单元,其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是识别长周期旋四层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陕北奥陶系马家沟组含盐系石盐岩中首次发现的钾石盐,经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组成为:K52.02%,Cl47.73%。实测折光率N=1.4903。经X 射线衍射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研究等手段证实为钾石盐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48.
根据岩相序列、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将吉林省大阳岔地区晚寒武世凤山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层序地层分为6个三级层序,代表了6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与之相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曲线出现5个低谷,其中凤山期至冶里早期泥晶灰岩δ13C值出现4次幅度较大的上升、下降飘移,而冶里中、晚期泥晶灰岩的δ13C值是在负值范围内波动。δ13C值低谷与层序界面和海退事件基本拟合。牙形类C.intermedius带下部海绿石质凝缩段是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最大海泛事件沉积,也是寒武纪与奥陶纪之交等时性的年代地层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4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模式的测井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构造运动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期次。塔河油田奥陶系主要发育了加里东中期岩溶和海西早期的两期岩溶。加里东中期岩溶保留于本区南部下奥陶统,岩溶较弱,以发育小的溶孔为特征;海西早期的两期岩溶发育于北部下奥陶统,岩溶较强,以大型溶洞、地下暗河为特征。各期岩溶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带: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沈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利用各岩溶带自然伽玛测井、井径测井、双侧向电阻率、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声波副井和地层檄电阻率成傈测井的响应特征,对两口典型井岩溶带进行划分。以“双峰灰岩”为标准,对两口井的岩海带进行横向对比,建立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岩溶空间分布与发育强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50.
辽宁省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复州-大连、太子河及辽西三个小区,三者地层系统一致,岩相、岩性雷同,同处于"华北型"沉积环境,可进行层序对比。其中辽西小区共发育 8个层序,复州-大连小区发育 16个层序,太子河流域划分 15个层序,除层位缺失因素,三者层序划分基本相同,层序界面一致,其中Ⅱ级界面可以追索。通过对比,发现层序的发育与环境演化关系密切。总体而言,在环境开阔,水体能量较高区域,层序之海侵体系域较发育,而高水位体系域相对较少,而在环境相对闭塞、水体循环不畅的条件下,层序组成主要以高水位体系域为主,同时,在深水陆棚碳酸盐岩沉积中,往往发育淹没不整合事件,层序结构为 SB3+ CS+ H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