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华南上奥陶统宝塔组天文年代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南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四川省南江县桥亭剖面、重庆市南川区三泉剖面和贵州省习水县良村剖面上奥陶统宝塔组高分辨率磁化率(MS)数据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405 ka长偏心率、100 ka短偏心率、30 ka斜率和20 ka岁差沉积旋回,其中偏心率和岁差旋回信号最强。利用405 ka长偏心率旋回进行天文调谐后得出三条剖面宝塔组的沉积时限分别为4.17 Ma、5.64 Ma和5.05 Ma,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7.67 m·Ma-1、4.68 m·Ma-1 和6.37 m·Ma-1,呈现出从北往南沉积时限变长,沉积速率变小的趋势,指示了北部接受沉积时间要比南部更晚,海侵从南向北推进。良村剖面宝塔组中所产牙形石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和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的延续时限分别为3.62 Ma和1.43 Ma;桥亭剖面三叶虫Niuchangella angustilimbata间隔带、Dislobosaspis xixiangensis延限带和未建带的延续时限分别是2.83 Ma、0.41 Ma和0.81 Ma。  相似文献   
112.
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文章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 构造演化阶段,并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强—弱” 两期走滑作用控制,多赛奥盆地经历了扭张期、压扭期、拗陷期三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扭张期为盆地的主要形成期,压扭 期为盆地构造定型期。在晚白垩世压扭期,盆地东、西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压扭作用,形成东部主坳区和西部压扭区,东部 主坳区遭受后期压扭作用较弱,表现为不对称的双断结构特征,而西部压扭区遭受强烈的后期压扭作用,地层发生弯曲变 形,Borogop II断裂发生正反转作用,形成大型正花状构造区。受早期扭张作用和后期压扭作用双重控制,多赛奥盆地发育 两类五种构造样式。右阶右旋作用机制形成的扭张作用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3.
温德娟 《地质通报》2019,38(10):1711-1717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及年代学研究是理解前板块构造和板块构造开始及其演化过程的关键,是陆壳增生的重要标志,为太古宙地质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鞍山地区的白家坟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U-Pb测年。数据结果显示,该岩体具有正片麻岩特征,Si、Na含量高,TFeO、MgO、CaO含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低,且具有一定变化。稀土元素总量偏低(12.6×10~(-6)~119.34×10~(-6)),LREE/HREE值为8.98~13.11。微量元素富集K、Rb、Ba,亏损Nb、Ce、Zr、Sm、Ti、Y、Yb;K/Rb平均值为229.37,Rb/Sr平均值为0.58,Ba/Sr平均值为3.28,Y/Nb平均值为3.36。表明该岩体为岩浆作用的产物,也有部分为壳内再循环的产物或受到陆壳物质影响。测得~(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816±14Ma,锆石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所有核部锆石分析点的Th/U值在0.05~0.54之间,具有岩浆锆石的特点,代表了白家坟奥长花岗质岩石的结晶时代。3613~3651Ma和3331Ma两组年龄数据代表早太古代的一次岩浆事件及重要的陆壳增生时期的热事件。  相似文献   
114.
何碧竹 《地质学报》2009,83(7):1039-1046
发现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台地边缘相带环绕卡塔克隆起呈近环带状发育,晚奥陶世晚期台地边缘相带具有向中央断垒带迁移的特征,北部环带较南部迁移的更为迅速。台地边缘相带可分为4种不同古地貌沉积类型,在古地形、古构造、水体能量的差异控制下,其上沉积微相和礁滩复合体的发育特征不同,礁滩复合体的储层发育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15.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环境中牵引流沉积的重要类型之一。虽然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主要以深海测量和大洋钻探为平 台对现代海洋中的等深流进行研究,特别是大洋钻探339航次的执行,将等深流沉积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等深岩丘结 构剖析),而对地层记录中的等深流沉积研究却非常薄弱,从而也制约了对等深流沉积的研究,特别是等深流沉积模式的建 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克里摩里组广泛发育等深流沉积,此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 上,对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石峡谷剖面进行沉积学研究,该剖面克里摩里组从下到上可分为三段:下段以薄-中层叠置石 灰岩为特征、中段以石灰岩-泥岩岩组与泥岩互层为特征,上段以条纹状泥岩为特征。三段沉积分别代表了深水环境下等 深流水道沉积、天然堤沉积和深水盆地平原区极弱等深流沉积,在垂向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等深流水下水道-天然堤沉积 体系。  相似文献   
116.
在全面分析韩城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研究区煤层底板奥灰含水层突水的指标体系,并以多个典型煤矿为例,重点分析了受奥灰含水层威胁最严重的11号煤层底板突水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有效隔水层厚度、褶皱规模、含水层富水性、断层规模4个评价指标;采用脆弱性指数评价方法对11号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17.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开阔台地和深水陆棚组成,仑山组层序1和层序2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反映两次海侵过程。根据δ13 C值、Sr/Ba值、1 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结合沉积环境变迁与体系域特征,绘制了仑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一级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仑山组时期经历了一次海侵。二级海平面波动曲线显示海平面波动频繁,由两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一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仑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 C值为-0.8‰~2.3‰,均值为0.45‰;δ18 O值为-14.4‰~-9.3‰,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10.0‰~-9.0‰的范围内。利用δ13 C和δ18 O值计算得到的Z值全部大于120,反映仑山组碳酸盐岩在海相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118.
浙赣交界地区上奥陶统红家坞组(O3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家坞组为 1/ 5万《球川镇幅》和《常山县幅》新建岩石地层单位。本组分布于浙皖盆地东南缘 ,系指江山、常山、玉山地区 (简称为“三山”地区 )出露的一套杂色砂岩—泥岩组合 ,层位与文昌组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相当 ,在岩性、岩相上又与之有明显区别的海相红层 ,厚度 380— 4 83m ,典型剖面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大桥镇仕阳尾行政村红家坞村。该组的建立 ,丰富了浙赣“三山”地区岩石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19.
宜昌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台地相碳酸盐沉积,间夹页岩,其中的特征沉积为发育有较多的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有海绵类、瓶筐石类、有柄棘皮类、苔藓虫及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在下奥陶统含礁层系中识别出四种生物相:(1)壳类生物相:发育有Tritoechia-Pelmatozans群落和Tritoechia-Pomatotrema群落;(2)礁生物相:包括Batostoma群落、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Pelmatozoans--Batostoma群落、Archeoscyphia群落和Calathium--Cyanobacteria群落;(3)静水生物相:发育有Acanthograptus--Dendrogptus群落和Yichangopora群落;(4)异地生物相:产有异地埋藏群,即Nanorthis--Psilocephlina埋藏群。含礁层系存在四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生物礁的发育明显受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生物礁多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本区的海平面在上升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旋回,致使生物礁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以及厚度薄和规模小等特点。造礁群落存在着演替和取代两种形式,前者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后者则表现为礁体的衰亡。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探讨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评价不同期次古岩溶作用的影响区域, 系统分析了中下奥陶统岩溶缝洞方解石的碳、氧、锶同位素.不同产状的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大气水岩溶特征, 早期岩溶产物以富集13C和低87Sr/86Sr比值为特征, 而海西早期岩溶产物以δ13C分布较宽和高87Sr/86Sr比值为特征, 两者的δ18O值分布均较宽.桑塔木组覆盖区比北部地区富集13C, 来自围岩的13C比重加大, 另一个原因是早期岩溶产物的δ13C值较高; 桑塔木组覆盖区岩溶产物具有高87Sr/86Sr比值特征, 说明有壳源锶的注入, 主要是受海西早期岩溶作用的影响, 并且高87Sr/86Sr比值特征比北部地区低, 其原因是来源于围岩的重溶锶比重加大.δ13C和87Sr/86Sr在区域上的变化,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表明海西早期岩溶对北部地区和桑塔木组覆盖区均有重要的影响, 是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主岩溶期, 也是其储层的主要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