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甜水井-青山一带双堡塘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神螺滩双堡塘组生物地层的研究、对比,神螺滩双堡塘组中所产菊石Uraloceras是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的特征分子,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上石炭统—下、中二叠统;腕足Neospirifer ravana,Schizodus subquadratus,S.cf.elongatas,Parallelodon olseni,Pseudomonotis mongoliensis,Streblochondria?sp.,Palaeolima sp.,Myalinella cf.falcata等均见于内蒙古中部的早、中二叠世哲斯组。神螺滩双堡塘组的化石中没有发现典型的晚二叠世的特征分子。这一化石组合面貌显示神螺滩双堡塘组的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而不是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背景等角度论述了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成矿区成矿潜力和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姑婆山地区钨锡矿床位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钨锡产地。区内有新路、水岩坝和珊瑚三个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多样。其中,锡锌硫化物型、黑钨石英脉型和钨锡石英脉型矿床较为典型,区内钨锡成矿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体和断裂关系密切。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主要钨锡矿田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钨锡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通过对区内构造和矿床的D-O同位素、H e-A r同位素、Pb同位素、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深大断裂可能为幔源物质上侵提供了通道,钨锡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幔源物质参与了区内钨锡成矿。  相似文献   
14.
陈云杰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1-648
龙首山地区是西北重要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产区之一,区内控矿条件复杂。研究选取甘肃省龙首山芨岭矿区内的矿床和部分矿点的热液碳酸盐样品并测定其C、O同位素组成:δ13C VPDB的值在-1.50‰~-6.33‰之间,δ18OSMOW值为-2.577~5.051‰之间。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矿化剂ΣCO2主要来源于与区域深大断裂有关的幔源脱气作用,同时伴有海相碳酸盐来源;成矿同时期伴随的强烈流体脱气(CO2)作用对矿质沉淀至关重要。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但以大气降水形成为主。  相似文献   
15.
李保侠  李占双 《国外铀金地质》2002,19(4):187-191,230
Wind River组的有利岩相-长石砂岩的分布限定了有可能找到铀矿体的地区,容矿主岩的厚度变薄和主岩岩相在近地表被淋滤,更进一步限定了有远景的地区。矿体或卷状体的横断面上呈月牙形,平面上形状极其弯曲,水平方向上矿带呈不规则狭窄状,多数矿带可延伸几百米,一般情况下,它们呈首尾相接的叠瓦状产出,构成了前锋体系,蚀变岩石位于卷状体的凹处,而未蚀变岩石位于凸处。西气山,中气山属同一前锋体系的不同地段,东气山可能是同一体系的东延段。成矿溶液可能从南向北流动,在其流动途径上留下很大的蚀变岩石柱。到1970年底,气山地区估计生产了5千万磅U3O8(约1.92万吨金属铀),估计最终可回收总量达1.5亿磅的U3O8(约5.77万吨金属铀),在不远的将来,如价格升高有可能增加可回收的U3O8,总量约2.0亿磅(约7.69万吨金属铀)。  相似文献   
16.
布朗山位于西南三江南段勐海地区,大面积出露澜沧岩群。澜沧岩群主要由低级变质作用的砂泥质岩石和少量变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其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地质意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选取该地区澜沧岩群上部层位不含变火山岩地层的浅变质岩开展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明显的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表明4件浅变质岩的大部分碎屑锆石是岩浆成因。年代学结果显示,该套地层浅变质岩中的锆石记录了与罗迪尼亚、冈瓦纳超大陆拼合及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信息(1182~1104 Ma、593~560 Ma和378 ~328 Ma),其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328 Ma),暗示该套地层形成不早于早石炭世,而非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结合其岩石组合特征,推测该套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可能为泥盆-石炭系南段组。在澜沧岩群的年龄频谱特征图中,年轻的550 Ma左右峰期年龄与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峰期相同,说明其物源主要为东冈瓦纳北缘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与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相关。  相似文献   
17.
The rocky desert in a karst area directly causes the lack of soil, water and forest, hence leading to the poverty there. In 1990, the villagers from the Muzhe Village in Benggu Township, Xichou County, Yunnan declared a war against rocky desert in an attempt to ask the fields for more yields. They invented a distinctive land rehabilit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pattern called "transforming heaven and earth" that had been practiced in Southwest China's karst areas. The key mechanism of the pattern was to develop terraced fields with well conserved soil, water and fertility by exploding rocks in the fields, building stone walls, gathering more soil, and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for the fields in combination with building of irrigation facilities and roads, as well as with forestation and agriculture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purpose of the pattern was to alleviate poverty in the karst areas by improving soil productivity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 typical area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and the pattern was carried out there for fifteen years, have produced excellent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rea approved that it was a sustainable land use pattern for rocky desert areas.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The grad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s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erms of natural and economic prop-erties of land (Feng et al. 2004). I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use and …  相似文献   
19.
西藏色齐拉山地区立体气候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色齐拉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8个自动站和3个实测气象站1年的近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地温、降水量、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东、西坡局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色齐拉山地区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暖月;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东、西坡分别为0.54℃/100m和0.73℃/100m,西坡大于东坡。地气温差冬季西坡大于东坡,夏季东坡大于西坡。年、月平均地温直减率西坡仍大于东坡;东坡除夏季7、8月份外,地温直减率小于气温直减率;西坡除冬季(12月和1月),地温直减率大于气温直减率。降水量东坡比西坡多,海拔2500m以上地区4~10月降水总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20.9mm/100m。空气相对湿度冬季低夏季高,年变化呈单峰型。东、西坡冬季风速较强夏季相对较弱,初春风速最大。东、西坡气候差异与海拔高度、坡向、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坦桑尼亚西嘎山(Siga Hills)地区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苏库马兰德绿岩带东南端,20世纪初在该绿岩带内发现了一系列世界级金矿床,如盖塔(Geita)金矿和布鲁扬葫芦(Bulyanhulu)金矿.由于该地区金矿床多属于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具有明显的强磁异常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航磁及地面高精度磁测来查明目标体的规模和大小,但受磁测方法限制以及大部分金矿体为半隐伏或全隐伏状态,因此无法对靶区内宽度仅为几米或十几米的隐伏含矿构造体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本文以西嘎山地区某一 隐伏金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岩样物性测量、激电剖面和断面测量等综合物探工作手段,取得了较丰富的异常信息.缩小了找矿靶区;了解了区内金矿体与围岩的物性差异;查明了含矿构造的平面和断面电性特征,并通过钻探工程得到了验证,提交区内(333)+(334)?金金属量9 t,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总结规律,为西嘎山地区今后的隐伏金矿区找矿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