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633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61.
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PVTx)模拟应用包裹体组分、均一温度和气液比,结合模拟软件可以恢复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古流体压力,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油层为例,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微荧光和显微测温等分析,划分了油气充注幕次并恢复了各幕次流体古压力,该应用有效区分了不同幕次流体古压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1期发生在晚白垩世嫩江晚期(79~75 Ma),主要充注发黄色荧光的原油,古流体压力为16.13~16.97 MPa;第2期发生在晚白垩世明水期(69~65 Ma),主要充注发黄绿色、蓝绿色荧光颜色的原油,古流体压力为22.14~26.13 MPa。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勘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2.
当前,主要采用相对密度来表征筑坝砂砾料的密实程度,并以此来评价大坝的施工碾压质量。受试验设备尺寸和击实功能的限制,室内试验难以反映现场实际筑坝砂砾料粒径大、采用大型碾压机具进行高强度碾压的实际情况,试验确定砂砾料最大干密度值偏低,难以直接用于指导实际工程。针对大石峡高面板坝筑坝砂砾料,在工地现场采用实际筑坝碾压设备和大型相对密度桶,对原级配坝料开展相对密度试验,研究了坝料的压实特性,确定了不同级配(含砾量)坝料的相对密度特性指标。研究表明:比较室内试验成果,现场试验确定砂砾料最大干密度值有较大提高;随着含砾量的增加,砂砾料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值先增加、后减小,存在压实密度最高的最优含砾量特征值;强振碾压使得弱胶结砂砾料产生不同程度的颗粒破碎效应,颗粒破碎的程度和土料的原始级配特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3.
刘军  李波 《岩土力学》2015,36(Z1):531-536
防渗墙上接土工膜是围堰常用的防渗体系,两者变形是否协调是决定防渗成败的关键。以某围堰工程为例,通过围堰防渗体系中复合土工膜的受力分析和复合土工膜与砂砾料界面的直剪摩擦试验,研究了土工膜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保证土工膜不被拉断应满足的条件。另外,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监测复合土工膜在堰体与防渗墙变形过程中的应变,揭示了复合土工膜的受力性状和联接部位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上覆荷载作用下复合土工膜与堰体之间的摩阻力超过其所承受的拉伸力,导致预留伸缩节不能发挥作用;复合土工膜下部风化砂的固结变形使之与刚性防渗墙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以及防渗墙与上游堰体的水平脱离,两种变形不协调均可导致与防渗墙联接部位的土工膜因受拉而破坏,在该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土工膜与防渗墙的联接型式和铺设方法。试验成果为指导围堰防渗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处于断陷早期,受断陷影响较大.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将沙河子组划分出了5个地震层序,即Sq1~Sq5.利用地震反射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同相轴等各类参数,在目的层内识别出楔状发散、席状平行、席状披盖、丘状前积、丘状空白和丘形乱岗状6种地震相,并描述其特征.通过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结果表明,沙河子组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65.
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1℃的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仪器示度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象要素 ,误读较容易及时发现 ;而地温误读则较难发现 ,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比较 ,误读才能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 1℃的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1 资 料南雄站 9月 1 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1 )及前后几天的 2 0时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2 )。表 1 南雄站 9月 1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 )2时 8时 14时 2 0时地面温度 2 1.5 2 5 .45 3 .12 7.4地面最高温度 5 6.85 6.35cm 2 5 .5 2 4.3 40 .13 1.810cm…  相似文献   
166.
《天文爱好者》2010,(11):92-92
一般性说明: 不一定所有题目都是正确的试题。一些题目(可能是它的主问题,或是它的子问题)可能是不现实或不可能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在解题时用英文注明。解题过程中可使用所提供的两张数据袁,分别是日、月、行星数据表,以及天文常数表。  相似文献   
167.
硼酸铝晶须合成物料的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硼酸铝合成原料脱水明矾、硼酸,硫到钾以及三种原料接合成最佳配比而制成混料的DTA,并利用XRD对不同温度的固溶块进行鉴定,结果有助于对硼酸铝晶须合成机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8.
三维复杂介质的块状建模和试射射线追踪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三维复杂介质的射线追踪,本文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层状地层的建模描述方式,提出了块状结构的建模描述方法,结合三角形面片来描述地质界面,可以构造非常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满足射线追踪的需要,本文对模型界面内的法向量进行光滑处理,光滑后的法向量在界面内是连续变化的.在块状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坐标,提出了几种试射角度的修正方法:细分三角形法、分割三角形法和子三角形法,计算表明子三角形法最好.文中给出了三维块状模型和射线追踪实例.  相似文献   
169.
试验和现场观测都发现高土石坝的坝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会改变土石料的级配曲线和密度,因而影响其后继力学行为,因此,土石料的颗粒破碎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模拟土石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现象,以及循环加载中的颗粒破碎与应力诱导各向异性随动硬化共同影响下土石料的变形,本文提出了一个建模方法,考虑土石料颗粒破碎和密度变化的影响。所建议的次塑性本构模型在经过试验资料的验证后可用于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70.
通过对近场以及远震数据的分析,估算了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MW6.9)的破裂速度。破裂起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YUS台站实测近场地震图的比较显示出约为5.0km/s的快速超剪切破裂传播。根据使用包络线反褶积法和经验格林函数事件的远震分析,在震中东南6.5km和41.8km的地方鉴别出2个高频脉冲,说明为2个子事件。高频脉冲事件的地点和时间也显示出4.7~5.8km/s的超剪切破裂速度。超剪切破裂速度可能致使破裂向玉树镇扩展时产生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