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580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区域性西倾大单斜,其下古生界奥陶系主力气层为马五段马五31小层,该小层顶面构造是在极其平缓的构造背景上发育的小幅度褶皱,且局部小幅度构造与产能关系密切,是寻找高产区的有利指向。应用地震解释成果和测井、钻井资料,研究J井区主力气层马五31顶面的小幅度构造分布特征;分析马五31顶面与本溪组9号煤顶、马家沟组标志层(K1、K2)构造的相关性;总结鼻状构造的组合类型;研究鼻隆构造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总结构造圈闭与复合圈闭类型;分析小幅度构造成因动力学特征。这些认识对该井区井位部署、扩边挖潜及水平井动态调整,提高气田开发钻井成功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已钻井取芯段岩相分析,从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划分出巨厚层和厚层块状砂岩相、厚层正粒序砂岩相、厚层逆粒序砂岩相、平行—板状斜层理砂岩相、滑塌变形砂岩相、薄层砂岩夹层相、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厚层粉砂岩相、厚层泥岩相和层状深水灰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和识别出砂岩相组合、泥岩相组合、(粉)砂岩与泥岩互...  相似文献   
113.
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储层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首先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EMI资料处理,人工识别出天然张开裂缝,计算裂缝的密度、长度、宽度、倾角、方位等参数,并生成LAS格式的数据;然后以GoCAD为软件平台,依据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原理,综合运用裂缝定量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质...  相似文献   
114.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溶蚀、深部热流体作用共同影响;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运移路径复合控制。沿构造鼻隆轴线方向、基底断裂结合部位与厚砂体叠合区附近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115.
《海相油气地质》2013,(4):59-68
从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中深层中新统黄流组深水沉积实例出发,利用多方资料揭示了一个从强制海退早期到海侵晚期的完整自旋回,以及每个时期深水沉积旋回的特征与发育规律。结合物源及地貌环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三块,阐述了每块的特点。黄流组一段深水沉积属于多点供源、较富砂的沉积环境,且坡陡不大,海盆较小,为受沉积自旋回及地貌环境控制的较典型的深水沉积模式。研究区内的有利储层主要为强制海退晚期到低水位域正常海退和海侵早期的堤成水道及前缘决口扇复合沉积,而之后海侵早期的下切水道对于原有较连续的浊流砂体起到了分割作用,造成了现今的砂体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6.
杨博  魏颖  马瑶  赵敏 《地下水》2013,(1):161-163
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北部山西组山2段研究,分析研究区山西组山2段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带空间展布规律,确定研究区山2段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掌握研究区储层砂体叠置形态规律。  相似文献   
117.
时移地震方法就是利用不同时间上地震响应的变化来监测油气藏的变化,通过对东方1-1气田岩石物理实验、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最后提出了东方1-1气田下一步开发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8.
以青海涩北一号气田为例,探讨了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储层参数分析,选择了自然电位相对幅度(ΔSP)、自然伽马相对幅度(ΔGR)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将研究目的层段储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其中Ⅰ、Ⅱ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最好,主要发育在高能滩坝相;Ⅲ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较好,主要分布中能滩坝相;Ⅳ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差,为低能滩坝相;Ⅴ类流动单元为泥岩层,其实质上为渗流屏障。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流动单元的分布模式,并分析了其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邓兴梁 《中国岩溶》2007,26(3):237-241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是和田河气田产气的主要产层,其储量占总储量的53% ,生屑灰岩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期岩溶作用、埋藏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该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占储层总孔隙度的47%~ 61%。H2 S可能是生屑灰岩段埋藏溶蚀作用的一种重要营力,埋藏溶蚀作用沿裂缝进行。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不但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而且控制孔隙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 在纵向上,裂缝发育段也是基质孔隙发育段;而平面上,构造高部位等裂缝发育处孔隙度也相对较大,而在构造鞍部裂缝不发育区,孔隙度也低。   相似文献   
120.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储集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西部德阳市境内的新场气田,其纵向上分布有8个气藏,平面上相互叠置,是目前国内在致密岩中所发现的最大气田,笔者通过对新场气田砂岩储岩的地质特征,成岩作用的储集条件的研究,气田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的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大部分砂岩的孔喉都能使天然气通过,天然气主要聚集在储集岩与围岩在物性上或孔隙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的部位,因此,在勘探上,应该从单纯寻找高孔渗带转移到寻找物性差异带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