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1979-2019年多年平均5-8月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EOF,MV-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夏季青藏高原-孟加拉湾的大气热源与中国东部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MV-EOF能够很好地表现不同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演变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在气候平均状态下,强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92.
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宣布,来自缅甸孟加拉湾的天然气在广西贵港市点燃,这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今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从此结束我国云贵高原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使上亿民众受益,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多万吨。工程建设带动沿线直接投资超过1000  相似文献   
93.
一次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下云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MICAPS资料结合FY-2卫星云图,诊断分析了云南2004年5月18~20日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近50年来最强的暴雨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孟加拉湾风暴和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冷空气侵入孟加拉湾风暴外围环流导致降水强烈发展。孟加拉湾风暴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为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低空急流的建立及维持,强锋生区的持续触发作用,是本次连续性暴雨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The 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AB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transport of momentum and heat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ocean into the atmosphere.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MABL characteristics was carried out using high-resolution surface-wind data as measured by the QuikSCAT (Quick scatterometer) satellite.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surface wind, frictional velocity, roughness parameter and drag coefficient for the different seasons were studied. The surface wind was strong during the southwest monsoon season due to the modulation induced by the Low Level Jetstream. The drag coefficient was larger during this season, due to the strong winds and was lower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frictional velocity over the seas was small during the post-monsoon season (-0.2 m s^-1). The maximum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frictional velocity was found over the south Arabian Sea (0.3 to 0.5 m s^-1) during the southwest monsoon period, followed by the pre-monsoon over the Bay of Bengal (0.1 to 0.25 m s^-1). The mean wind-stress curl during the winter was positive over the equatorial region, with a maximum value of 1.5×10^-7 N m^-3, but on either side of the equatorial belt, a negative wind-stress curl dominated. The area average of the frictional velocity and drag coefficient over the Arabian Sea and Bay of Bengal were also studied. The values of frictional velocity shows a variability that is similar to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and this was confirmed via wavelet analysis. In the case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the prominent oscillations were ISO and quasi-biweekly mode (QBM).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ag coefficient and the frictional velocity with wind speed in both the Arabian Sea and the Bay of Bengal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95.
北印度洋季风研究的经典地区是上升流活跃的阿拉伯海和索马里海盆,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强弱的变化则是以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值反映的淡水输入量大小来指示的.文章通过对孟加拉湾的MD77181岩芯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对比东经90°海岭的MD81349岩芯的同类分析结果,发现孟加拉湾地区在深海氧同位素2、3期出现上升流生物种丰度上升、表层水古生产力升高、表层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浅、盐度增加等指示存在上升流活动的现象,说明当时该区东北冬季风增强.特别的是间冰段深海氧同位素3期各古环境的代用指标都形成记录上最突出的峰值,且在同期背景值上叠加着强烈的波动,认为此现象应是印度季风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强盛期的相互转换、水体的垂直循环运动等环境信号和控制机制在该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96.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南雨季开始早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慧  高辉 《大气科学》2017,41(4):702-712
基于中国气象局西南雨季监测标准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台站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雨季开始日期的气候特征及和索马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关系,发现西南雨季的气候平均开始时间约为5月第4候,且在2000年前后有从偏晚向偏早转变的趋势。统计诊断分析表明,在东半球低层的几支越赤道气流中,只有索马里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会影响到雨季开始早晚和雨量大小,且都对应于急流强雨季早、急流弱雨季晚的特征,但在月尺度上前者的作用更强。急流通道中心经向风和赤道印度洋纬向风对雨季的超前相关及逐日变率合成分析表明,索马里地区经向风速在雨季爆发前十日开始为正的日较差,即十日前经向风持续增强,并在约七日至五日前作用最为显著,从而对西南雨季起到触发作用。在这一触发过程中,索马里急流的超前影响要早于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受上游越赤道气流影响,赤道印度洋西风和孟加拉湾西南气流也会增强,为西南地区提供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97.
亚洲夏季风爆发始于孟加拉湾,然后向中国南海和印度次大陆扩展,其过程约持续1个月。各地区夏季风爆发时间呈明显的年际变化。利用热带气旋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统计了1951-2010年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孟加拉湾气旋风暴活动和夏季风爆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共有36 a出现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并且夏季风爆发偏早年出现风暴的几率最高,为80%。在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偏早、正常和偏晚3种类型中,孟加拉湾风暴活动频率高峰期多出现在夏季风爆发前后几天内。并且在孟加拉湾风暴活动频率高峰出现前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先出现活动频率高峰。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前有40%-50%的年份西北太平洋出现热带气旋活动,其中,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偏早(4月第2候),且多活动在中国南海和菲律宾附近;爆发正常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为4月第4候,多活动在略偏东的海域;爆发偏晚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为5月初,活动区域最偏东。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60 a中共有29 a西北太平出现热带气旋,其中爆发偏早和正常年出现热带气旋的频率较高,并且热带气旋多出现在爆发当日和爆发后一段时间。整体来看,亚洲夏季风爆发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率最先开始增强,然后孟加拉湾风暴开始活跃并伴随着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夏季风爆发偏早和正常年,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再次增强,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98.
应用拉格朗日方法研究四川盆地暴雨的水汽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这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道均有多条,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均为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在低空环流系统的作用下,一部分是直接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向四川盆地,另一部分是绕过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南海水汽以及越赤道水汽在西太副高外围东南气流的作用下一并输送到四川盆地;其中在南亚季风强大的西南气流作用下,孟加拉湾大气河中的水汽主要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向四川盆地。同时分析对比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
利用1979-2013年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数据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发布的2.5°×2.5°再分析资料、0.5°×0.5°降水格点资料,分析了35年初夏(5月)17个北上孟加拉湾风暴活动期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大气环流、水汽和热量收支及其气候异常特征,探讨孟加拉湾风暴活动对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初夏孟加拉湾风暴活动期间,我国降水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侧、西南和华南地区,并相对于初夏气候平均表现为正异常。风暴北上过程伴随南亚高压北上,南支槽加深,青藏高原切变系统活跃等环流特征。与初夏平均相比,青藏高原东南部大气上升运动异常增强。同时受北上孟加拉湾风暴水汽和热量输送影响,该区域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呈正异常区,而风暴影响下垂直运动增强是其热量和水汽收支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0312号台风“科罗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312号台风“科罗旺”路径变化特点、造成广西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以及沿海强降水的天气原因进行分析,认为:①后期贝湖低槽发展南伸影响了副高的稳定,同时南海高压减弱消失等原因导致了台风运动路径由前期偏南西移转为后期偏北西移;②台风穿过雷州半岛南部前后,副高脊线持续南压,使后期北抬的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台风中心涡度变化小、uv分量明显增大,是造成近海大风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③南海、孟加拉湾一带季风云涌与台风相遇是造成沿海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