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1.
与华北干旱相关联的全球尺度气候变化现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集的风、温度、水汽等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干旱以及北非萨赫勒地区干旱化的气候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指出在亚非季风区上空存在一个年代际的季风环流异常遥相关波列,正是由于此波列的作用,使得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年以后所发生的干旱与北非萨赫勒地区干旱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联.并且分析了这两地区的干旱与之相关联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指出由于1965年之后北、南半球气温变化差异的减少导致了亚非季风系统发生了年代际减弱和南撤,从而使得华北和北非萨赫勒地区发生了持续干旱现象.    相似文献   
92.
极端干旱区胡杨水势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7,他引:27  
司建华  冯起  张小由 《中国沙漠》2005,25(4):505-510
依据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观测资料,对胡杨叶水势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胡杨叶水势日变化均值为(-2.86±0.75)MPa,季变化均值为(-2.72±0.14)MPa。叶水势日、季节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这种变化规律是胡杨适应该地区生境的生理特性之一。对胡杨不同部位和不同叶型的叶水势测定结果表明,上部的叶水势比下部低,披针叶的叶水势比阔卵叶的叶水势高,这与水分移动的规律相符合。胡杨叶水势的日、季变化与气温、大气相对湿度、辐射照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水分间也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下降,蒸腾加快,叶水势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蒸腾减弱,叶水势回升。  相似文献   
93.
对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和四季的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序列中的年代际异常分量显著性作了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测站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测站降水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与地域有一定联系。2)气温、降水序列中年代际变化分量的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多数测站气温序列年代际分量显著,只有少数测站降水序列的年代际分量显著。3)因为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季气温和降水序列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特别是降水序列的非正态性严重,建议对它们的统计显著性检验采用Monte Carlo方法。  相似文献   
94.
关于广东的季雨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培 《热带地理》1991,11(1):58-61
  相似文献   
95.
林楠  陈永良  李伟东  刘鹰 《世界地质》2018,37(4):1281-1287
针对传统数据驱动模型存在收敛速度慢、过度拟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算法的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方法。结合季冻区地铁车站基坑的特点,提取基坑开挖时间、开挖深度、围护桩顶位移、围护桩内力、支撑轴力及地表温度等特征信息,建立极限学习机回归预测模型,选用实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并将其与传统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极限学习机模型收敛速度快,泛化能力强,其预测精度优于传统预测模型,且在学习速度方面优势明显,对深基坑安全监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黑龙江省气温演变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5年的年平均及月平均气象资料,对黑龙江省全年、暖季与冷季平均气温进行分析,发现冷期和暖期持续时间相近,周期内的冷期和暖期平均气温相差较大。全年和冷季气温冷、暖期转换年份分别为1964年(暖转冷)、1988年(冷转暖)、2009年(暖转冷);暖季气温转换年份分别为1969年(暖转冷)、1996年(冷转暖)、2015年前后(暖转冷)。利用模式方法和统计方法分别对2016-2030年黑龙江省气温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发现未来暖季和冷季气温上升幅度均变缓或者停滞,可能进入相对冷期。  相似文献   
97.
197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边坡降水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7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边坡20个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年、季降水量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并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和讨论其所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的年、季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为不均,总体上是从南向北递减,东北部最少;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年、夏、秋季平均降水量北部呈上升趋势,南部呈下降趋势;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 mm·(10a)-1,其中春、秋、冬季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季平均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年、季降水量的显著周期为2~3 a、4~5 a及10~15 a;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明显的正相关,西风指数对高原东北边坡地区降水量有一定影响,相关不是很明显,与其北部降水量呈正相关,南部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8.
北海公园冰上运动是北京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及冬季休闲旅游的代表性符号,强化其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对于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践行“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源文献中提取分析了其冰场多年启闭日期(间接指示冰层厚15 cm)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温器测数据以及4种气候情景数据(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探讨了不同温度指标和拟合方程的预测效果差异,进而对未来冰上运动季的变化、潜在影响与适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1989—2018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为1月1日、2月5日和36 d,对应的趋势表现为不显著的推迟(1.00 d/10a)、提前(-0.77 d/10a)和延长(1.11 d/10a),时序变化可区分为1989—2000年、2001—2013年和2014—2018年3个阶段。② 冰上运动季始、末日分别对其日期前59 d的日最低温和前94 d的日最高温有较好响应,利用这两个指标和玻尔兹曼函数可更好预测冰上运动季变化。③ 2021—2099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较1989—2018年晚1 d、早1 d和缩短2 d,3个指标变幅一致缩小,对应的0.14 d/10a、-0.21 d/10a和-0.34 d/10a的趋势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④ 未来79 a内冬季两大节庆中元旦冰上运动的适宜性要大于春节,其中春节的适宜性在4种气候情景下相差不大,而元旦的适宜性则在4种情景下有一定差别。⑤ 在相关预估结果上,BCC-CSM2-MR、CanESM-5和UKESM这3种区域气候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异,而热岛效应影响尚待深入研究。⑥ 为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促进体旅融合消费、保障冰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运营企业应采取强化游客安全保障、扩展旅游产品谱系、购买冰量保险等全方位主动适应措施,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改进旅游流的预测效果,而管理部门应大力推动产业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充分重视气候变化风险的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99.
随着环境变化,草原地表状态也会改变,尤其是近地面能量收支过程变化更明显。为深入理解半干旱草原地表辐射能量平衡过程对放牧的响应特征,利用内蒙古正镶白旗典型退化草原2020年生长季(6—10月)的辐射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禁牧、放牧草地太阳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净辐射以及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和生长季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太阳总辐射随着时间推进逐月递减;禁牧区的地表反射辐射总体小于放牧区;各月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幅度很小,处于130—370 W·m-2;禁牧、放牧条件下地表长波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甚微。内蒙古典型退化草原生长季近地面辐射通量有显著单峰型日变化特征。禁牧、放牧草地地表反照率都呈现“U”型日变化规律。生长季放牧草地的反照率明显高于禁牧草地。在禁牧区,辐射分量(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和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对净辐射的影响是正向极显著的;而地表反照率和另一辐射分量(地表长波辐射)对净辐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放牧区,地表反射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净辐射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地表反照率和地表长波辐射对净辐射的作用则是负向显著的。植被状况是影响内蒙古典型退化草原近地表辐射能量收支过程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0.
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作为典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其生长季及积温的变化是准确评价该我国东北林区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获取的1982-2010年气温目值观测资料,分析了近20a该地区生长季长度及积温的变化,结果标明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29a的平均温度为3.6℃,29a中该地区气温有较弱的上升趋势;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1990-2010年生长季长度的平均值为174d,近20a中生长季长度呈弱增长趋势;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1990~2010年生长季起始日期变化较稳定,生长季终止日期有推后的趋势;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1990-2010年≥5℃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平均值分别为2616.9℃、1744.8℃。近20a中,≥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都有着缓慢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