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983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7篇
  1943年   2篇
  1936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31.
932.
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ODP184航次1144站位的钻井和测井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对南海北部东沙陆坡1144站所在沉积牵引体的形态、规模、内部结构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识别出了7个全区分布的不整合型层序界面.1144站合成记录层位标定表明,除最底部的层序界面外,其余6个界面的地质年代自下而上分别约为1.0...  相似文献   
933.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成岩作用复杂性导致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征.对东沙海区流花油田碳酸盐岩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得出速度、密度和中子孔隙度与波阻抗有良好的线性对应关系.通过对流花地区的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运算,总结碳酸盐台地非均质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和反演技术描述了该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反射...  相似文献   
934.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孙军  田伟 《海洋科学》2011,35(9):8-13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935.
南海北部温跃层逐月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Levitus逐月再分析海温资料,通过对南海北部沿几个主要经、纬线剖面的温跃层特征逐月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海域温跃层的逐月变化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结果发现,该海域跃层深度逐月变化显著,但厚度和强度变化不大;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的变化不同步.另外,与外海相比,近岸跃层期短,且跃层较浅、较薄、较强,但...  相似文献   
936.
基于集合最优插值方法的南海北部海区的数据同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冬  谢基平 《海洋通报》2011,30(4):377-386
基于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建立一个南海北部集合最优插值的同化系统,并且利用2008年夏季SCOPE(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oastal Oceanographic Process Experiment)航次的温盐数据以及航次期间逐日OS...  相似文献   
937.
938.
利用在渤海湾北部取得的大量海底表层样、原状箱式样和柱状岩心样品,通过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得出研究区海底表层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和抗剪强度指标.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主要有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及砾砂7种.根据表层沉积物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发现研究区中部表层土的抗剪强度明...  相似文献   
939.
李宁  王江涛 《海洋科学》2011,35(8):5-10
根据2010年4月在东海北部近岸的调查,分析了研究海域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并分别对DIC、DOC与温度、盐度、表观耗氧量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研究海域表、底层DIC平均含量分别为24.54mg/L和25.03mg/L,平面分布趋势均为近岸高于远岸,象山口附近...  相似文献   
940.
海涛 《海洋世界》2006,(8):26-28
在夏威夷的北部地区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甚至从上千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看上去甚为壮观。如果你有兴致登上瀑布的顶部,就会在峭壁之上的水池中看到一种身长大约50厘米,体色呈棕色并带斑点的刺鳍鱼。夏威夷原住居民称这种刺鳍鱼为“长着类似蜥蜴脑袋的鱼”。据说这种鱼在岛上生存繁衍的历史几乎与夏威夷群岛形成的历史一样久远。那么这种刺鳍鱼最初是如何来到距离大陆很远的夏威夷岛的呢?它又是如何攀爬到岛上最陡峭的瀑布顶端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