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35篇
地质学   1452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132.
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滑动速率与断层几何关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平面断层几何的基础上,利用二维有限单元数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段各分支断层水平滑动速率以及各断块间的整体抬升速率。数值计算中设该断裂带北西段已知的滑动位移势是由南东段各分支断层分担的,并利用已知南东段的断层滑动速率作检验。结果表明:断裂带北西段水平滑动位移势中的91%是由南东段各分支断层的水平滑动分担的,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分担的比例最大,玉龙西断层次之。北西段滑动位移势中的其余9%由南东段垂直差异运动所转换。  相似文献   
133.
新资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自立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1,7(3):137-145
  相似文献   
134.
本文通过地球物理场分析,对阿尔金断裂带的位置、性质和产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断裂末端效应在地球物理场的反映,对阿尔金断裂东北端延伸问题,有一个明确看法。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根据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的部分大地测量资料应用反演方法研究了区内活动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段。结合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资料对地震危险区作了进一步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6.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37.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麟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422-428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由3条主要的逆断裂带组成,根据构造地貌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推测,其第四纪活动性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灌县-江油断裂控制了山地与平原或山地与丘陵区的分界以及第四系的厚度,根据这一特征可知该断裂的活动性自南向北,在大邑、灌县和彭县一带最强,绵竹次之,安县至江油最弱。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可能受龙门山北部南北向岷山隆起的控制。由于新构造活动分布在3条断裂上,所以区内以6级以下的中小地震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38.
139.
地壳形变测量是监测地壳变形,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地震形变和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变形观测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正确把握变形状态和变形过程,了解变形机理,提高地震预报实用化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地震测量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