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1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150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3747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21.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 构造地貌丰富、典型.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将区内构造地貌分为断裂构造地貌、花岗岩构造地貌、夷平面构造地貌、冰川构造地貌、水系及阶地构造地貌和土林构造地貌等类型, 并对这些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描述, 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隆升研究提供了地表构造地貌上的有力信息.   相似文献   
822.
全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与古大陆再造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王鸿祯  张世红 《地球科学》2002,27(5):467-481
全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与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古大陆再造和泛大陆拼合的重要基础.本文整理了基底构造单元的级别体系, 以晋宁期和印支期为准, 提出了一级构造域、二级陆台及地区和三级陆核、地块等3级划分.分出了5个一级、14个二级和若干个三级单元, 并予以系统编号, 以便查询和增修.认为超大陆是泛大陆的组成部分, 现在重点研究的罗迪尼亚超大陆已经涉及全球, 进入了泛大陆-850的研究范围.论证了中国3个陆台和华夏地区在新元古代晋宁期的位置关系, 认为它们相距不远, 并部分相互碰撞, 构成亚洲中轴(大华夏)构造域.讨论了罗迪尼亚的流行模式及SWEAT连接问题.指出新元古代Chuaria Tawuia宏观藻组合在东亚和北美西部的分布, 认为大华夏构造域应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与劳伦古大陆相邻, 并概略讨论了泛大陆-850的再造格局特征.提出了经过改进的泛大陆-250在中二叠世(280257 Ma)的再造模式, 讨论了古植物和海生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在古大陆再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3.
辽西北票、义县地区髫髻山旋回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票、义县地区髫髻山组可分为3个岩性段.髫髻山火山旋回划分为2个亚旋回.髫髻山旋回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2=53.67%~75%,Al2O3=13.15%~19.16%,K2O+Na2O=5.17%,里特曼指数δ=1.46~6.83,平均值为3.06;富碱贫镁,Na2O>K2O.Cr、Ni含量低,亲石元素Rb、Sr、Ba等含量高.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轻稀土,稀土分布模式呈右倾型,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为负铕异常,弱铈异常.成因研究表明,髫髻山旋回火山作用是在与挤压作用相关的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环境下,受壳断裂控制形成的,具有造山带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以部分熔融为主,其源区物质为LREE相对富集的下部玄武质地壳.  相似文献   
824.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一个构造急剧转向的地区——构造结, 这里是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比显示这2个构造结有: (1)相似的地貌景观; (2)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即都缺失喜马拉雅沉积岩(寒武纪—第三纪); (3)结晶岩系中都有高压变质岩, 且在10 Ma以来均发生过深熔与混合岩化作用; (4)25 Ma以来, 特别是10 Ma以来两地都经历了快速剥露和隆升作用; (5)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接近, 分别为75 Ma和65 Ma, 均早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其他地区.这些相似性表明: 伸展拆离和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地表过程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构造结快速剥露的主导因素; 因强烈剥露减压所致的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岩浆向地表减压处的流动在构造结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5.
甘肃北山“勒巴泉群”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勒巴泉群”分布于勒巴泉、盐池东、野马街一带。过去 ,“勒巴泉群”的研究是在史密斯地层学理论指导下 ,认为其时代属前震旦纪、志留纪。在非史密斯地层学理论指导下 ,对马鬃山区“勒巴泉群”进行了解体 ,建立了新的地层系统 ,主体由前长城—长城系及震旦—奥陶系组成 ,该地层系统揭示了北山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北山自震旦纪 (最迟于晚震旦世 )开始古陆壳裂解 ,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分离。寒武—奥陶纪时期形成小洋盆、裂谷、弧后盆地、岛弧、海山与微陆块群并存的多期裂解与拼合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造山格局  相似文献   
826.
对安徽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覆盖大别山—张八岭地区及皖南山区1∶5万地质填图所获重要进展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专题调研 ,就秦岭—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对地球动力学思考 ,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对中国东部构造格局的影响 ,海州群—宿松群—红安群的解体、层序、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中国东南构造格局与地壳增生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控制等重要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27.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油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简要介绍了沉积盆地动力学产生的背景及研究内容;然后重点论述了沉积盆地动力学对成盆、生烃、油气富集的影响及造山带与盆地间的耦合关系;最后介绍国际地学界沉积盆地研究动向,已由传统的构造沉积分析,逐步转向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28.
本文介绍用电子束CT作冠状动脉可视化造影的方法,说明本项成就的特征和在应用这项技术的局限性,并指出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可能成为新无创伤性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829.
望峰金矿是天山地区5个最重要金矿之一,其成矿时间、空间、地球动力学背景、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均已证实其形成于古生代末的碰撞造山过程,是窥探碰撞造山过程成矿规律的理想代表.通过氢、氧、碳、硫、铅、锶等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岩建造(碳酸盐、硫酸盐),进而通过区域地质分析确定矿区北部以碳硅泥岩建造为主(夹火山碎屑岩)的海西期构造层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古生代末,海西期构造层沿红五月桥断裂向南陆内俯冲到望峰矿区之下,派生了携带成矿物 质的大量流体并向低温低压的浅部运移,从而诱发了望峰金矿的成矿作用.该研究排 除了其他构造成矿模式解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30.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西昆仑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自北向南大致包括:(i)塔里木地块西南构造域, (ii)库地北岩浆弧,(iii)库地混杂带,(iv)库地微陆块,(v)主剪切带,(vi)峡南桥钙 碱性岩浆杂岩带,(vii)麻扎-康西瓦混杂带-增生楔,(viii)甜水海前陆褶皱冲断带等组成 部分.其中大地构造相(I)-(v)记录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向北消减,欧 亚大陆向南增生的历史,而大地构造相(vi)-(viii)记录了羌塘地块北部被动陆缘沉积 大地构造演化、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消减以及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拼贴并最终焊合的历史.大地构造相分析表明西昆仑造山带存在复杂的多岛海-增生弧 造山作用.这种复杂的多岛增生作用是欧亚大陆向南增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