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介绍了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在管道完整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的成果,重点介绍3维GIS技术在完整性管理中的应用,以3维GIS作为工具进行工程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与预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前国内外对工程岩体完整性的评价方法很多,均从某一侧面间接反映了岩体的完整程度,缺乏科学性.结合工程勘察实践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对岩体完整性评价,建立了KY、RID新公式,提高了工程岩体完整程度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3.
王川婴  庞智成  陈晓东 《岩土力学》2006,27(Z2):565-569
岩体完整性指标(IRMI)是基于钻孔成像技术的评价岩体完整性的新指标,定义为全孔孔壁图像中岩体完整特征I与孔壁岩体长度(即完整特征I与破碎特征F之和)之比的百分数,即IRMI = I / (I + F)。钻孔成像技术在青岛海湾大桥基础勘察工程中取得了成功应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与钻探和其他岩石质量估算法的对比分析,得出(1) 钻孔摄像弥补了钻孔取芯的不足;(2) 全孔图像为实现准确的岩体完整性评价创造了条件;(3) IRMI能准确地反映岩体完整特征;(4)IRMI通常大于RQD。  相似文献   
74.
基于反射波法的桩身完整性判别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华  张薇 《岩土力学》2003,24(6):952-956
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波反射波法判别基桩桩身完整性的BP型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以桩身应力波波形曲线、桩的几何尺寸和桩身混凝土波速等为网络的输入信息,预测作为网络输出信息的桩身完整性特征,如正常、缩径、扩径、离析和开裂等。通过采用多种运算改进技术,提高了网络的可行性和计算速度。对天津市软土地基中的数十根灌注桩的实测波形等资料学习和预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75.
超声波测波速时,会受到样品长度、换能器频率、信号放大倍数以及耦合剂和耦合力等因素影响.为了定量地了解这些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本文用550 KHz、50 KHz二种频率换能器测量了近百块不同长度、空气干燥样品的波速.发现波速随长度的增加由一维“杆”中的波速逐渐增大并稳定在三维“无限大”中的波速,在此过程中长度对550 ...  相似文献   
76.
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同时相对精确的检测方法,高应变检测技术在房屋建筑、市政桥梁、港口水工等工程的基桩承载力、完整性检测及打桩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无论是仪器设备等硬件抑或是信号采集、数据分析等软件,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改进检测方法,提高准确度,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高应变检测技术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以期推动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7.
张小红  周宇辉  朱锋  胡昊杰 《测绘学报》2022,51(7):1249-1258
准确、连续、可靠的位置信息是车载导航应用的基础条件,在不增加额外传感器的前提下,集成GNSS与MEMS及车载CAN总线传感器,并融入车辆运动约束信息,是最为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车载多源导航方案。在车辆运动约束中,合理配置相关参数是约束条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重点针对车辆非完整性约束,采用多元回归和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参数自主学习的车辆运动约束模型。同时,提出了在观测域直接学习侧向/垂向速度参数的新思路,相比原有方差域调参方法具有更好的约束效果。实测分析表明,相比于方差域调整参数的传统方法,在观测域进行参数自主学习的新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提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惯性推算误差在水平位置上减小了69.6%~81.2%,而利用深度学习则减小了60.0%~77.3%,同时,水平相对定位精度分别改善了75.2%和65.0%,新模型能够有效提升GNSS失效时车载定位精度维持能力。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资料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对比方法,对1976-2011年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分析.通过对固定台站、呼和浩特模拟遥测台网、流动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完整率由7.4%提升到96.3%,平均提升率88.9%.依据“‘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数据格式,将各个阶段不同的地震目录和观测报告格式,统一为“‘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格式,实现数据“格式统一、数据连贯”.  相似文献   
79.
基于EMR方法的内蒙古测震台网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内蒙古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为该地区的地球科学研究和测震台网的进一步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根据内蒙古测震台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分析了地震定位台站数据和台站张角的时空分布,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站张角和台站数的时空演化能够定性、客观地反映内蒙古测震台网台站数量由少到多,地震监测能力由弱到强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EMR方法给出的Mc时空分布,可定量描述内蒙古测震台网各历史时期Mc时空的监测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990—2001年的模拟记录期间,呼和浩特地区Mc值约为ML2.0,与蒙古交界地区可达ML3.0以上.2002—2007年的模拟和数字化并行期间,内蒙古中西部以及与外省交界地区监测能力有所提升.2008—2012年的"十五"数字台网运行期间,测震台网的建设有效克服了行政区划狭长、台站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绝大多数地区ML2.2以上地震基本完整.相关研究将为内蒙古地区地震观测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布局、地震观测产品用于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