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51.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原始岩浆成分反演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宝山岩体赋存有我国最大的铂族元素矿床,位于云南省弥渡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杨子地台西缘南端。岩体是呈似层状(岩席)产出的小型超镁铁岩,侵位于泥盆系金宝山组白云岩、泥灰岩、砂板岩中,由橄榄岩、辉橄岩及微辉岩、辉石岩异离体组成,没有完整的相带分异,缺乏分异堆积特征。但岩体铂族元素成矿以铂钯为特征(Pd/Ir>10),硫化物Ni/Cu比值低(0.5~5),岩石稀土元素富集,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体现基性岩浆衍生产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元素含量的组合变化反映出橄榄石对岩石成分的控制作用,成岩母体可视为橄榄石与熔体两部分组成的混合体系,分析表明岩浆经历了11%的橄榄石结晶和22%左右的斜长石结晶分异,大部分熔体相携带斜长石先期离开岩浆房或被压滤出去,残余熔体携带橄榄石结晶颗粒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向上运移侵位成岩。根据岩浆演化过程反演,计算得到金宝山超镁铁岩原始岩浆组成,表明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岩浆,MgO含量为12.93%,其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早期的地幔热柱作用有关,原始岩浆起源于未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52.
多宝山铜矿硫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宝山铜矿是一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降带的接舍部位.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侵入岩主要是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围绕花岗闪长斑岩体具有蚀变分带现象,由内向外分为钾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矿体多产于绢云母化带内;研究表明,多宝山铜矿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下,矿体内金属硫化物具有分带性,由矿体中心向边缘依次是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文章对多宝山铜矿硫同位素空问分布特征以及与矿体富集部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3.
粤北大宝山是华南金属成矿带的大型铁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综合性矿床,富含硫化物,位于北江支流横石河的上游分水岭,流域封闭性很好。矿山开发引起横石河下游的上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部分村民出现"痛痛病"疑似症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下游引发的严重污染,该矿山成为研究湿热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重金属元素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的理想场所。以Zn为例,该矿山重金属元素从矿体中向生物体迁移过程经过尾砂/水反应界面、水/沉积物反应界面、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和土壤/植物界面4个重要的反应界面。其中,尾砂/水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从源头尾砂中的释放;水/沉积物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在水体中与河流沉积物的沉淀与释放的平衡;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控制土壤生物有效性;土壤/植物界面控制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利用。4个界面的介质间相互作用较好地刻画大宝山矿山因为开采,重金属元素从内生环境中曝露出来,然后在表生环境中释放、迁移、转化、归宿的迁移模式。上述认识对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改变重金属迁移反应界面的条件,可以阻断矿山元素的迁移,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4.
一、台站简介房山地震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西南2k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东经115°37′,高程70m。该台地处八宝山断裂带的南段,该断裂全长100余公里,总体走向北东45°,倾角50°~60°,倾向SE45°。属于怀柔—八宝山—大灰厂—房山—保定断裂带的北端,在孙河  相似文献   
255.
宝山一大新屯铜金整装勘查区是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该研究区成矿条件较好,是铜金成矿的有利选区。本文主要以多宝山斑岩型铜矿床及争光岩金矿床两个典型矿床为例,较系统地概括总结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6.
宝山-桃行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体赋存于荣成花岗质片麻岩套(Chgg)内,通过榴辉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石榴子石矿物化学分析,确定榴辉岩原岩为壳成变质成因,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特征.宝山-桃行榴辉岩是其原岩与围岩一起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257.
花哈勒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赋存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变质安山岩的断裂构造蚀变带内,矿体呈脉状受北东向构造及其伴生的断裂构造控制,铅锌矿石成分简单,伴生有银铜,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和侏罗纪火山岩的强烈喷发与区内成矿有利地层多宝山组,共同为本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来源.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侵入体,矿床成因属于热液充填(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环境等,认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58.
一、地质矿产概况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天山-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褶皱带与小兴安岭优地槽隆起带耦合部位的扎兰屯-多宝山岛弧带,其北侧为海拉尔-呼玛弧后盆地,南侧为贺兰山-黑河蛇绿混杂带及孙吴上叠构造毓地的西北段。  相似文献   
259.
在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花岗闪长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453.2~486.9 Ma.结合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这个年龄是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而以往测定的311~219 Ma成岩成矿年龄,应该是成矿期后岩浆活动所引起的热叠加事件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火山岛弧环境,与多宝山组火山岩形成环境一致.  相似文献   
260.
与同一花岗质岩浆系统密切相关的不同成矿作用在成矿流体性质、组成、演化及成矿物质沉淀等特征既存在相似之处,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对赋存在社山复式岩体中的社垌石英脉型钨钼矿床和宝山斑岩型铜矿床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钨钼矿体呈石英细脉状产出在社山加里东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铜矿体呈浸染状分布在宝山燕山晚期隐伏花岗斑岩体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数据表明,社垌钨钼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 ℃~320 ℃和340 ℃~440 ℃,其中主峰值范围为180 ℃~320 ℃,盐度峰值范围分别为0~10%、16%~20%、30%~34%,集中在0~10% NaClequiv.峰值范围内(n = 177),显示社垌钨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于一种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宝山斑岩型铜矿床中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在136.6 ℃~440.0 ℃,峰值为240 ℃~360 ℃,盐度主要集中在0.18%~34.83% NaClequiv.(n = 154),显示宝山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KCl±CO2体系。结合包裹体岩相学以及均一温度和盐度的特征,我们认为社垌脉状钨钼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经历了早期岩浆流体与晚期大气降水逐渐混合的过程,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引起矿石沉淀的主要因素,而宝山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可能是早期岩浆结晶分异的中-高温、中-高盐度初始成矿流体,晚期又分异为高温、低盐度流体和高温、高盐度流体,流体沸腾和相分离作用对Cu金属元素的运移和沉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