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669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3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利用探边测试计算储量有压降法、压力恢复法和麦斯盖特法。实际应用中发现,三种方法计算的储量差别很大。为此,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3种计算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证明:压降法计算的储量较为精确,压力恢复法和麦蓁盖特法计算的储量误差较大,只能当作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恢复3075地区变质岩的原岩及其形成环境,研究了各类岩石中铀的丰度、配分状态及其在变质作用中的活动规律、成矿作用。提出:变质岩的原岩形成环境是影响铀在原岩中初始富集的重要因素;原岩中铀的配分状态影响铀在变质作用中的行为和迁移富集的程度。由此认为,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是有利于铀活化、转移、富集成矿的外部条件,而变质岩的原岩形成环境及原岩中铀的配分形式是形成铀成矿物质基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4.
元素富集与样品粒度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祥  周良臣 《云南地质》1993,12(4):424-432
基岩风化作用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主要作用之一,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及分散作用复杂。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残坡积物和水系沉积物的分布,受原岩(矿)石类型、地貌、气候及生物活动等因素控制;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亦受原生矿物机械强度、溶解度及次生矿物形成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表生物质发育程度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致引起元素在不同介质的不同粒度级富集及分散。  相似文献   
85.
利用原生岩浆定量反演原岩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源不同程度平衡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两种原生岩浆岩的微量元素浓度,提出了一种定量反演原岩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反演前不需要做任何人为假设,为定量研究源区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对汉诺坝新生代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及地幔源区特征作了讨论。反演结果显示本区地幔相对球粒陨石有过明显的REE富集过程,并且不同的REE富集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6.
辽宁省辽河群孔达岩系分布于营口-草河口复向斜南北两翼,主要由各类片岩、变粒岩、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成,为高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原岩属碳酸盐岩富碳的陆源碎屑-粘土沉积建造。孔达岩系中石墨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石墨与有机墨有关,可能来源于低等生物;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为温湿-亚热带,沉积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发和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为浅海微淡化水体,低能、强还原环境的泻湖相。  相似文献   
87.
本文设计了一种恢复夏季大气环流场的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方案,并利用1951~1984年中国夏季降水距平场和北半球500hPa夏季高度距平场作镢复试验,数值试验效果较好.此项工作表明:利用某些长时间序列的资料通过EOF迭代方案恢复历史时期大气环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带榴辉岩的特征和变质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勇  江来利 《岩石学报》1991,7(3):1-13,T002
大别山超高压柯石英榴辉岩带中多处产出含柯石英榴辉岩,岩石中广泛分布柯石英假象。它们产在片麻岩和大理岩中,并有不同的特征矿物组合。与鄂北等地高压型榴辉岩比较,超高压(柯石英)榴辉岩的绿辉石富硬玉组分,而石榴石为一般的富铁铝榴石贫镁铝榴石的石榴石。钙质角闪石和钠钙质冻蓝闪石是超高压(柯石英)榴辉岩中主要的次生角闪石类型。榴辉岩的原岩是陆内拉张过程中形成的广义拉斑玄武岩,它们在中朝一扬子大陆板块汇聚造山的俯冲大地构造背景中,发生渐进变质。变质时地热增温率极低。造山运动后期,榴辉岩随构造运动抬升又经历两阶段迭加变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展开和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恢复亚欧大气环流场的统计模式,通过对权重系数场的恢复进而达到恢复大气环流场的目的。并用1951—1980年的实测资料对所恢复的1月、4月、7月、10月同期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的效果进行了考察,为恢复历史时期的亚欧大气环流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0.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鄂西—渝东地区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在晚二叠世初期达到最高古热流(可达68~78mW/m2,地表热流),从晚二叠世初到现今古热流持续降低,在侏罗纪末期古热流平均为~54mW/m2(地表热流);鄂西—渝东地区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不整合面的剥蚀量可达1700~4000m。成烃史研究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在晚志留世—早二叠世进入生油高峰,在早-中三叠世进入生气期,中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晚志留世、二叠纪—中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二叠系烃源岩在早三叠世进入生油门限,于中-晚三叠世达到生油高峰,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气期,晚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中三叠世及侏罗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