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201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本文对主要取自于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不同海山、不同水深、不同产状的13个磷酸盐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定,以探讨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伴生的磷酸盐的常、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中主要氧化物的平均值与赤道太平洋的相近,暗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磷酸盐中微量元素Sr、Ba、Co、Cu、Ni及U丰度分别变化于862×10~(-6)~2181×10~(-6)、29×10~(-6)~3429×10~(-6)、6.3×10~(-6)~115×10~(-6)、23×10~(-6)~263×10~(-6)、12×10~(-6)~825×10~(-6)及4×10~(-6)~11×10~(-6),丰度多数低于泥质岩平均值,其CaO/P_2O_5、F/CO_2、Sr/P_2O_5值及常量、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磷酸盐的种类、成分与结构、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元素的主要组合特征。磷酸盐的稀土丰度为136.50×10~(-6)~853.70×10~(-6);Ce~*变化于0.01~0.18之间;(Ce/Yb)_N值变化于0.01~0.21之间。研究证实,不同产状磷酸盐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曲线相互平行,基本不呈现交叉现象,均呈Ce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大及重稀土富集的型式。调查区、赤道太平洋、中太平洋磷酸盐的稀土元素丰度、Ce~*、Ce/Yb值以及它们与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的特征,也进一步显  相似文献   
92.
湘南桂北地区地球物理场与铀成矿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建凡 《铀矿地质》2002,18(3):188-192
通过研究湘南桂北地区地质,物探资料,对该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主要在我国北方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同时,兼顾在南方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工作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3.
论斑岩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较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斑岩铜矿成因的不同学术观点 ,包括“岩浆热液说”(岩浆结晶分异说 )、“板块构造成矿说”(含Cu洋壳重熔说 )、“活动转移说”及“变岩浆成矿说” ;分别对它们的立论依据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根据作者对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及矿物中各种包裹体等特征的深入研究 ,提出斑岩铜矿主要是由深源 (地幔或下地壳 )富碱 (K、Na)、硅的热流体 (或与地壳岩石中的裂隙水、地下水混合 )交代或局部熔融上部地壳含Cu岩石而成  相似文献   
94.
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王秀红 《地理科学》2001,21(1):19-23
主要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对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概括,进而探讨了在不同自然和人因素影响下,土壤有机质的累积状况与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95.
中太平洋海山多金属结壳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大洋多金属结壳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多金属结壳的类型,产状,成分,结构,分布等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广泛发育,但成矿特征较大地受地形,水溶,基岩类型等成矿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临沧锗矿床中基底花岗岩、矿化煤以及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盆地基底花岗提供了形成锗矿化的锗和形成硅质岩的硅;本区陆相热水成因硅质岩的Ce异常不明显,相对富集LREE;矿化煤相对富集HREE,这可能主要与矿化煤在含锗热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煤对重烯土的优先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97.
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等现代微观微区测试手段,对高炉矿渣及含硫高的矿山尾矿砂混合体系的水化反应过程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这一过程中新、旧物相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主要新生相钙矾石的生长和生成量的检测,选出理想的激发剂和合适的养护时间,从而给出以高炉矿渣作粘合剂,以富硫尾矿砂作骨料研制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8.
报道了距富尔奈斯火山顶8km处的GEOSCOPE台网甚宽频带地震台观测的甚长周期的瞬变过程。我们将地震台观测到的地面速度转换成地倾斜并通过与同一拱顶观测室内Blum型传统摆式倾斜仪记录的数据相比较检验了结果。通过比较表明,用水平地震仪测量周期小于25h的地倾斜是有效的。把这种方法用于1991年以来的几次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之前观测到的瞬变过程。由于GEOSCOPE台站到火山顶的距离适中,因而所得到的地倾斜观测值提供了有关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的信息,补充了火山顶部地倾斜观测网提供的有关岩浆源的形态和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99.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凶国矿小核心,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但该层中Co含量FM15比FPE06低得多,可能反映了FM1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2中不存在,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