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概述 新南威尔士拥有全澳大利亚最大浓度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其中包括石油精练厂、炼焦厂和火力发电厂。在未来二十年内,预计仅固定碳源排放大约705千兆立方米(或24.9Tcf)的二氧化碳。特别是悉尼盆地地区有着全澳大利亚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中11个固定的大气二氧化碳排放源排放量仅占整个国家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  相似文献   
82.
概述 二氧化碳(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逐步增加。专家们建议,必须尽快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其中的一些方案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捕集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并把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称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本文将阐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原理并对下述常见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83.
引言 化石燃料供应全世界能源的75%~80%,占全球CO2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依照预测,如果人类不采取具体措施,把人为影响气候减小到最低限度,那么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的规模在21世纪将会扩大。由此产生的后果,即全球气温上升1.4~5.8℃,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数量的增加,会对后代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1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和地质封存 一千年伊始,行星地球颗面临着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在不远的将来,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作用之间的强烈冲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人们对来自对环境造成的人为威胁的预警意识越来越增强,特别是在预见未来发达国家实施的成熟的废弃物标准方案时。起源于工业革命的现代经济体制是以煤、石油等提供的大量的相对廉价的能源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5.
1原理 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不同吸附特征可以用于封存二氧化碳并且提高不可开采煤层中甲烷气体回采率。在5-8个大气压力下,一吨煤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0-35立方米。使用适当的压力,每摩尔甲烷可以置换二氧化碳气体1.5到5或6摩尔。利用上述提到的文献资料计算出二氧化碳的封存量。  相似文献   
86.
陆地生物圈在全球碳(C)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尽管陆地生物圈是碳的净源,但一些陆地生态系统目前正在吸收碳,这对于控制现存的陆地(森林、农田和沙漠)生态系统以维持或增加碳的吸存量而言,是切实可行的。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可吸存和保存全球大量的碳。农业生态系统和贫瘠的土地可用于保存现有的陆地碳,但这些系统中的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存速率相对较低。可把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视为一种能源,而且林木可用于储存城市环境中的能量。通过开展一些生态系统的管理实践,进行碳吸存和保存可获得额外利益。  相似文献   
87.
赵锐锐  成建梅 《地球科学》2016,41(4):675-682
摘要:在单一倾斜含水层中封存CO2时,在浮力作用下,CO2会向地层上升一侧快速运移,不利于封存安全.可在倾斜地层的上升一侧,距离CO2注入井一定位置设置注水井,创造水力屏障,以阻止CO2向上移动.建立了数值模型来探讨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注水位置、距离、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水形成的水力屏障能有效阻挡CO2羽的向上迁移,且能促进CO2溶解,抽水能显著降低地层压力.为了确保能完全阻挡CO2运移,需要注水长度大于CO2羽的厚度,甚至是在全部储层注水.注水速度是影响水力屏障效果的关键因素.注水距离越近阻挡效果越好.可以在CO2羽即将到达之前注水,以减少注水量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88.
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利用钻井泥岩声波测井资料和实测地层压力资料, 分析了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的结构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单井的压力-深度曲线呈现出“二段式”, 即上段正常压力系统(正常压实带) 和下段异常压力系统(欠压实带).剖面和平面压力系统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呈现环状结构, 即内环为超高压系统, 中环为高压系统, 外环为常压-低压系统.中环高压系统和内环超高压系统构成了封闭的巨型超压封存箱复合体, 因其与沙河街组三、四段活跃的烃源岩有着成因的联系, 故称之为烃源岩-超压封存箱复合体(SR-OPCC).受渗透性砂岩层、断层及盐构造等压力输导系统的影响, 封存箱内产生压力分隔现象, 形成了若干个由压力输导系统联系的次级超压封存箱.概括了封存箱-压力输导系统-封存箱组合模式.烃源岩-超压封存箱复合体(SR-OPCC) 的存在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玄武岩油气藏储层一方面含有大量可与CO2 反应生成碳酸盐的造岩矿物,另一方面又有枯竭油气藏的良好储(储集
空间)、运(运移通道)、盖(盖层条件)和保(保存能力)等 CO2 封存优势,是潜力大、实施易、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碳
汇靶区。该文选取了位于松辽盆地东北部的徐家围子断陷玄武岩气藏开展CO2 封存潜力研究,在对该气藏地质特征和储层
发育特征详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玄武岩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结果,探讨该气藏的矿物固碳能力和油气储层固
碳能力,并对其封存CO2 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徐家围子断陷玄武岩气藏有着良好的储集空间,且易碳酸
盐化,其盖层可阻止所充注CO2 的逸散,稳定的圈闭条件可保证所充注CO2 的安全性,因而是CO2 封存的理想靶区。初步的
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玄武岩油气藏的矿物固碳潜力约为89.33×108 t,油气储层的封存能力约为6.2×108 t,总
计约95.53×108 t,具有十分可观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90.
在所能实施CO2地质封存的场所中,含水层的封存潜力最大。而在影响封存量的各种机理中,地层构造封存是最基本的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影响地层构造封存量的关键参数——残余水饱和度的实验方法,并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富含油气资源的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灰岩。首先根据饱和称重法和渗透实验测得样品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分别为00283,556×10-9m/s。残余水饱和度的值是在40℃,8Mpa条件下,通过超临界CO2驱替饱水岩心实验得到,测定结果为0451。同时,还得到了超临界CO2驱替饱水岩心压力、流量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