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5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2577篇
测绘学   356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0433篇
海洋学   57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829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662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777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43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赣东北鹅湖岭组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巫建华 《地层学杂志》1996,20(2):153-160
在分析赣东北鹅湖岭组及有关地层的地质特征、地层划分现状及产生分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岩性、岩相为划分依据,将鹅湖岭组与喷发相相对应,将其下界、上界分别置于沉积喷发相与喷发相、喷发相与喷发沉积相的相变界面上。从而将北京地质学院指定的打鼓顶组建组剖面上的"打鼓顶组"并入鹅湖岭组;将赣东北其它地区的鹅湖岭组下界由安山岩层顶界处上移至安山岩层之上灰绿色砂岩层的顶界处,将铅山一上饶一带鹅湖岭组上界下移至原鹅湖岭组上部的底界处。  相似文献   
102.
贵州独山中深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亮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独山抬升),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3.
裴文中 《第四纪研究》1994,14(4):297-306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简介裴文中编者按:下面发表的这篇手稿,是裴文中先生1980年赴日本讲学前写的。在这篇手稿中,裴先生阐述了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几个问题的看法,如实地反映了裴先生的学术观点。手稿上的“请提意见”字样,表明这是一份初稿。手稿介绍的六个问...  相似文献   
104.
锰矿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种,寻找锰矿尤其是富锰矿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在西昆仑造山带的西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富锰矿找矿新发现。然而,目前对该富锰矿带的成矿主要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及展布规律等地质问题的认识尚不深入,严重制约了该矿带深部及外围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以典型锰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典型锰矿的成矿特征,总结出西昆仑玛尔坎苏富锰矿带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伸展型边缘盆地、丰富多源的锰质来源、海洋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有机质深度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等;初步建立了“玛尔坎苏式”富锰矿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这对丰富锰矿成矿理论及进一步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任永健  张成信  孟庆伟 《地质学报》2022,96(7):2333-2347
本文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张广才岭南部西蛤拉河子—大锅盔一带分布的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为杨木岗组。为了确定杨木岗组的形成时代和沉积物源,进行了碎屑锆石U- Pb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锆石大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振荡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其岩浆成因。该地层中测得的两组碎屑锆石U- Pb产生多组谐和年龄,其中PM010- TW样品56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307 Ma,DB02- TW样品51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275 Ma;覆盖在杨木岗组之上的中生代二浪河组安山岩的定年结果为181. 1±0. 9 Ma,表明杨木岗组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杨木岗组中获取疑源类化石组合出现了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和奥陶纪地层常见分子,结合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反映杨木岗组沉积时周围存在早古生代和中—新元古代地质体。碎屑沉积岩Al2O3/TiO2平均值为24. 4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和负Eu异常特征,结合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可以看出,确定杨木岗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周围的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火成岩,次要物源由沉积盆地周边的早古生代地质体和近地表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体提供。佳木斯地块为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暗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于早二叠世之前已完成拼合。  相似文献   
106.
郑世帅  徐夕生 《岩石学报》2021,37(12):3712-3734
破火山内出露的火山岩与浅成侵入岩为硅质岩浆演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备受关注。小雄破火山内的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包括小雄组火山岩(K2x)与两类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本文以小雄火山-侵入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破火山内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岩浆演化过程。系统的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98~88Ma,并具有多期次喷发的特点,可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年龄分别为98~96Ma(K2x1)、95~92Ma(K2x2)、~ 88Ma(K2x3)。小雄花岗斑岩形成年龄为90Ma;正长斑岩形成稍晚,约88Ma。与下段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Nd-Hf同位素组成[εNdt)=-8.3~-7.2, εHft)=-11.8~-7.2]相比,中段流纹岩要更为亏损[εNdt)=-5.84~-5.32, εHft)=-10.1~-0.5]。研究表明,小雄组流纹质火山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发生在深部岩浆房中渐进的壳幔相互作用,中段流纹岩的源区混入了更多的亏损幔源组分。中段流纹岩与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Nd-Hf同位素组成,以及 "互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由发生在浅部岩浆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堆晶作用所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正长斑岩与花岗斑岩并不存在直接的成因演化关系,两者应是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正长斑岩岩株具有高度一致的结晶年龄、微量元素特征以及Nd-Hf同位素组成,以上特征均表明小雄破火山内的正长斑岩具有相同的起源。正长斑岩母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混入了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受"普通辉石+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成因地层分析理论、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参照地震地层学思路,重新厘定了华亭煤产地地层划分与对比,探讨了富县组、延安组沉积环境,结合煤岩学特征阐述了华亭煤产地巨厚煤层是由“填积型”煤层、“退积型”煤层叠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8.
<正> “帽子峰页岩”(即帽子峰组)是徐瑞麟(1937)根据朱庭祜(1928)提供的曲江城至黄岗岭剖面中出露于帽子峰的岩层而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命名剖面中“帽子峰页岩”的上部出露不全,不少地质工作者又习惯于以年代地层的概念来修改帽子峰组的含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南复州湾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燕海扇类,计5属17种。讨论了Annuliconcha与Paradoxipecten的属征及有关问题。上述发现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0.
关于华北地区几个古地震遗迹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报导华北地区几个古地震实例:1.内蒙磴口西北地震毁坏的汉代古城废墟;2.宁夏平罗西北红果子沟长城错开及古地震断层陡坎;3.宁夏中宁古城子古地震断层及沙基液化变形;4.天水—宝鸡—常兴古地震黄土滑坡带;5.辽宁海城黑音寺山地震裂缝及岩崩;6. 山东临朐山旺湖相硅藻土层中地震引起的揉皱变形;7.江苏新沂嶂山闸古地震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