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716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449篇
地质学   2854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353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正龙村座落在新化县紫鹊界的一个半山腰里,其背后就是著名的紫鹊界梯田。  相似文献   
992.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矿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矿脉中主要发育有气-液两相(Ⅰ型)和含液相CO2三相(Ⅱ型) 2类包裹体。其中,Ⅰ阶段流体呈中高温、中盐度特征,主成矿(Ⅱ)阶段呈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Ⅲ阶段呈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与盐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包裹体的δD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98.3‰~-76.4‰和0.8‰~5.4‰,呈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特征;方解石中流体的δ13C值为-0.26‰~-0.73‰,δ18O值为-1.26‰~-3.73‰,显示C可能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与大气降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成矿早期与主成矿期均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该矿床发生了明显的流体混合作用是该地区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陕西旬阳盆地南缘是南秦岭中部重要的铅锌成矿带,带内发育一大批赋存在志留系中的铅锌矿床。为了进一步厘清区域内铅锌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文章选取区内典型的关子沟铅锌矿床开展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研究。关子沟铅锌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双河镇组二段和三段千枚岩地层中,根据矿物组构和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Ⅲ阶段)。其中,Ⅱ阶段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5~393℃,盐度w(NaCleq)为2.2‰~10.1‰; 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4~255℃,盐度w(NaCleq)为1.8‰~6.6‰,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特征。石英H-O同位素结果(δ18OH2O值为6‰~10.9‰,δD值为-82.9‰~-73.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和有机水,伴有大气降水的混合。原位S同位素显示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4.63‰~8.73‰,暗示主要硫化物的S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志留系黑色岩系中的有机质提供了还原剂。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8254~17.9470,207Pb/204Pb为15.6233~15.6396,208Pb/204Pb为38.1706~38.3143,指示Pb主要源于沉积盖层。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认为关子沟矿床为热水沉积成因,志留系裂陷盆地内热水沉积作用控制着铅锌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994.
邢涛  韩建光  朱广辉  刘志伟  牛云飞  祝玉函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2-2022092012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柬埔寨王国位于低纬度地区,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磁异常信息,进行找矿评价。在低纬度地区磁化方向主要以水平磁化为主,磁性体产生的磁异常以负磁异常为主。本文通过对柬埔寨王国Mesam金矿磁测数据进行倒相180°、化赤和低纬度化极处理对比,认为三种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都能够完整地反映磁场分布特点,在不能忽略剩磁影响的低纬度地区对实测数据进行低纬度化极后再进行解释更加贴近真实且细节更加丰富。通过对低纬度化极后的磁异常进行水平总梯度模和小波多尺度分解计算等位场异常处理,认为磁异常水平总梯度模计算能够较好地反映深部地质体的边界范围,小波多尺度分解计算能够提取特定深度地质体的空间信息,在该区选取的磁异常处理技术是有效的,为进一步扩大该金矿区远景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热水沉积型金矿床是我国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南秦岭沉积盆地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大地构造活动中形成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认识,对南秦岭区域构造活动和金龙山金矿床的分析,认为南秦岭热水沉积型金矿床的同生断裂构造、地层、沉积盆地环境特征与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西秦岭舟曲-武都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调查研究,表明岩体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铕负异常明显。形成时代为205~212Ma,为印支晚期。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具有同碰撞及火山弧构造环境,这可能与塔藏构造混杂岩带向北俯冲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东秦岭陕西镇安聂家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较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群落演替及环境变化等信息,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生态环境变化与沉积响应的理想区域。通过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方法,对陕西镇安聂家沟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碳酸盐岩生物组合和微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共识别出11个微相类型: 斑点状凝块石、叠层石灰岩、鲕粒—纹层状叠层石灰岩、有孔虫颗粒灰岩、藻—海百合泥粒灰岩、含有被包壳和被磨蚀骨屑颗粒的粒泥灰岩、鲕粒颗粒灰岩、集合颗粒灰岩、含鲕粒的粒泥灰岩、泥晶灰岩和泥岩。根据碳酸盐岩微相特征及沉积相标志,在二叠系—三叠系界限附近划分出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3种沉积相,其反映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频繁的沉积相带变更的特点。该剖面碳酸盐岩微相反映的古生态和生物群落演替特征与中国华南同时期其他剖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正常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类型和丰度极低,仅含有少量的双壳类、海百合等,灭绝事件界线附近以微生物碳酸盐岩等特殊微生物沉积构造占主导,之后微生物岩等消失,又出现了以双壳类为首的生物碎屑石灰岩。研究结果为了解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生物和环境的协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认识。  相似文献   
999.
锆石是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锆石晶体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可以记录热液蚀变过程。东秦岭东段白草垛花岗伟晶岩中识别出三种类型锆石。类型一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部分锆石边部有少量裂隙,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具明显Ce的正异常和Eu的负异常,指示其为岩浆锆石。类型二锆石具核-幔-边结构,边部裂隙发育,核部与类型一锆石具有相似的CL和微量元素特征,为岩浆锆石;幔部呈深色海绵状,内部结构不均匀,偶见环带锆石残留,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U和Th含量,Ce异常不明显,具热液锆石特征,为热液沿着裂隙进入锆石内部不完全热液改造的结果。类型三锆石的结构特征和微量元素含量与类型二锆石的幔部相似,具有异常高U和Th含量以及较高的Dα值,为类型二锆石近完全热液改造的结果。花岗伟晶岩作为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经过结晶分异,残留的岩浆热液富集微量元素,岩浆热液沿着锆石的裂隙进入晶体内部对锆石经过不同程度热液改造,形成了花岗伟晶岩中不同类型的锆石。  相似文献   
1000.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