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65篇
  免费   15129篇
  国内免费   20381篇
测绘学   12852篇
大气科学   13942篇
地球物理   12926篇
地质学   55376篇
海洋学   9507篇
天文学   912篇
综合类   7224篇
自然地理   7236篇
  2024年   745篇
  2023年   2993篇
  2022年   3156篇
  2021年   3832篇
  2020年   3010篇
  2019年   3895篇
  2018年   2808篇
  2017年   2951篇
  2016年   3187篇
  2015年   3801篇
  2014年   5873篇
  2013年   4846篇
  2012年   5598篇
  2011年   5710篇
  2010年   5107篇
  2009年   5041篇
  2008年   5242篇
  2007年   4883篇
  2006年   4614篇
  2005年   4132篇
  2004年   3786篇
  2003年   3552篇
  2002年   3034篇
  2001年   3050篇
  2000年   2687篇
  1999年   2531篇
  1998年   2697篇
  1997年   2282篇
  1996年   2199篇
  1995年   2075篇
  1994年   1857篇
  1993年   1666篇
  1992年   1839篇
  1991年   1701篇
  1990年   1376篇
  1989年   1220篇
  1988年   246篇
  1987年   210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9篇
  1975年   10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20篇
  194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基于 SRP 概念模型的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 因子选取 8 个评价指标,利用遥感和 GIS 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权重,对祁连山地区启动 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前后近 10 a 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系统、定量地评 估,旨在揭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时空演变及动因,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祁连山地区主要以轻度和重度脆弱为 主,脆弱性程度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小,海拔高,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是导致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原因;(2)祁连山地区 3 期生态脆弱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分别 为 3.307、3.118 和 3.103;2005 年 生 态 脆 弱 性 较 高 ,极 度 脆 弱 面 积 为 28 610 km2,2010 年 下 降 为 11 723 km2,2015 年降低为 6 174 km2,极度脆弱面积逐渐减少;(3)从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演变动 因来看,8 个指标对生态脆弱性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时间影响程度各不相同,2005—2015 年 3 期数据中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均为植被指数,降水次之,地形因子影响最小。总体来看, 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52.
用 1 5个随机引物对建鲤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 ,结果显示 ,建鲤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 91 81± 0 0 73 8,多态位点比例为 0 41 67,平均杂合度为 0 1 884。表明建鲤种质较纯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小。建鲤优良性状产生的分子学基础是等位基因的杂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3.
54.
首先通过将整个图像区域看成系列行、行内的各线段构成的集合,然后判断相邻行各线段是否满足合并条件,最后根据判断结果实现对应的目标区域几何特征参数的设计。理论与应用都表明该算法优点是:对图像只扫描一次,即可同时、并行地获得多目标区域多个几何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5.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56.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57.
付昱华 《海洋通报》1994,13(2):7-12
本文给出应用实测波浪数据确定JONSWAP谱参数的方法,若Hs,Tz,Tc分别为实的有效波高,平均上跨零线周期,平均峰-峰周期并令y=Tz/Tc,本文导出求解谱参数γ值的方程f(γ,y)=0。根据这个方程的解并应用最小二乘法,γ作为y的函数的表达式可写为(对于2.54≤γ≤15.34及1.6≤y≤1.79)。  相似文献   
58.
59.
初轨计算中的病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连大  贾沛璋 《天文学报》1997,38(3):288-296
本文对现有初轨计算方法进行病态性分析与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态对现有初轨算法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法方程系数中包含观测误差.系数行列式愈大,定轨精度的损失愈多,当■被随机误差项△μ淹盖时,现有初轨算法将失效.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与△μ的大小还极大地依赖观测弧段的空间位置,当观测弧段包含近站点作为中点时,■最大,而■小,此时定轨精度较高;当观测弧段位于近站点的某一侧时,■小,而■大,此时定轨精度较低,观测弧段愈偏离近站点,病态影响愈大;因而在观测时,应尽量使观测弧段与近站点对称(此时μ值较大),这是提高短弧定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