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2篇
  免费   2749篇
  国内免费   2320篇
测绘学   475篇
大气科学   774篇
地球物理   3537篇
地质学   8234篇
海洋学   81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755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53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葛店煤矿双庙扩大区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勘探区为一轴向北北东向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26°~30°,测区深部有岩浆岩侵入体,严重影响煤层赋存形态;地表条件复杂,村庄密集、河流较多,测区东侧塌陷区水塘大面积分布.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施工难度大。本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为12线18炮制,为避免偏移归位及叠加次数降低等问题,在向斜轴部两侧、村子周边及河岸处适当加密炮点,并在塌陷区利用钢钎插置检波器以保证CDP点完整性。数据处理采取了叠前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数据处理效果显著。遵循多波组对比、多个数据体综合解释的原则,以纵向、横向和任意时间剖面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本次勘探成果查明了主采煤层三2^2、二2煤层的构造形态及埋藏深度;解释落差5m以上断层34条,其中修改原有断层5条;另外新发现小于5m的异常断点22个。经巷道验证煤层底板标高误差0.43%~1.96%,巷道已揭露断层7条,与解释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2.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发、聚煤等重大事件在地层精细对比方面的意义,甄别出了盆地中重大事件的地层记录.以等时层为基础建立对比框架。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追溯对比,认为盆地中坳陷部位的渴湖海湾沉积是南北两带的沉积过渡类型,根据微体古生物研究,南北两带海相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面貌基本一致,南北带的海相层应是同一层位,初步实现了盆地内南、北两个条带城子河组的精细对比,为恢复盆地古地理环境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3.
辅助纬度反解公式的Hermite插值法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代数系统,推导出了地图投影中辅助纬度与大地纬度间的正反解变换公式,发现和纠正了传统正解公式高阶项中的一些错误;借助Hermite插值法得到了符号形式的反解表达式.将各辅助纬度展开式系数表示为简单的偏心率e的幂级数形式,使得系数的表示形式更为统一.  相似文献   
114.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相似文献   
115.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剩余层速度分析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解释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介质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反映岩石类别和其中含流体的状况。剩余层速度分析是在分析层速度数据基础之上,进行剩余层速度计算,突出局部速度异常,配合BSR分布及振幅异常分析,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范围。本研究通过对BSR层层速度和剩余层速度的计算,并且结合多种特殊地震属性以及BSR分布范围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层速度和剩余层速度在水合物解释中的指示意义:①地层层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岩性分层、岩石类别和含流体状况,高值层速度与地层厚度、压实作用和岩石性质有关,含水合物地层的层速度往往比一般地层的层速度高;②剩余层速度消除了地层厚度和压实作用的影响,高值剩余层速度主要是由岩性的差别引起;③结合BSR和其他地震属性分析可判断剩余层速度是否由水合物引起;④含水合物地层中,剩余层速度越高水合物的含量越高;剩余速度越低,说明泥质含量越高或者是气体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8.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1994,18(2):110-118,145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119.
利用2017年6—8月的FNL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低层风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开展了平流层低层风场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纬向风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经向差异,同时准零风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存在经向差异,准零风层开始时间南部地区早于北部地区,而准零风层结束时间则相反。整个夏季新疆地区上空的准零风层处于70~40 hPa之间,其高度随时间呈先降低而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准零风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准零风层参数与探空资料分析结果相比二者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准零风层起始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67 m,该高度对应的风速均方根误差为1.75 m/s。  相似文献   
120.
基于辽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展布,对1980年以来辽宁地区ML≥2.0地震的累计频次和1900年以来Ms≥5.0地震的年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活动断裂构造背景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基于地震学的辽宁省内主要断裂和构造区(带)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的初步评估结果。辽宁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较高的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九寨—盖州北段、朝阳—北票断裂等;辽宁地区未来3年发生Ms≥5.0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依次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熊岳—庄河断裂、鸭绿江断裂及赤峰—开原断裂与柳河断裂交汇处等。在判定区域地震危险性和城市地震风险时,除了依据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还应充分考虑区内主要构造(断裂)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