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37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1833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郑州北郊地下水源地傍河取水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云平  黄彦林 《地下水》1997,19(3):110-111,115
郑州北郊水源地为大型傍河型地下水源地,随着地下水的开采,伴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降落漏斗的形成,将给水源地附近区域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对水源地投入运行后,可能对区域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几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三角洲平原上网结河的发育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陈代钊  张鹏飞 《沉积学报》1996,14(3):103-112
龙潭组上段(24#煤顶板到12#煤)是盘县地区含煤最好的层段,对该区西北部本段地层的研究表明其中发育有网结河体系。河道沉积由多层叠置的鞋带状砂体组成,湿地沉积主要由菱铁质泥质岩夹薄层板状细砂岩(决口扇沉积)和煤组成。河流的发育和聚煤作用都显示幕式性,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网结状河道被认为是海侵期对低位下切河谷充填过程中经侧向冲裂水道并相互连通形成的;稳定、连续的厚煤层发育于河道大范围废弃后的海侵晚期,其次是高水位早期。  相似文献   
43.
响水砂体是一出露比较完整的中生代的曲流河河道沉积。通过大断面写实的研究方法,运用沉积体系分析、层序地层分析、砂体内部沉积构成分析等方法,比较细致地划分了砂体内部成因单元和储层岩性相,从成因上研究了影响油气运移的沉积因素。通过砂体断面上一定间距的比较均匀的采样,并根据测试成果编图,展示了各种孔沙参数在空间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各种界面、沉积水动力能量的联系,并依此总结曲流河点坝渗透率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4.
位于闾山背斜隆起核部西侧的阜新断陷盆地从早白垩世义县组晚期开始,在东西两侧盆缘的F″1、F2断层所、围限的地堑内接受了义县组上部中性火山岩的堆积。火山喷发停止后,九佛堂组的大陆碎屑岩建造仍在F″1和F2断层之间的地堑内充填。九佛堂裂陷期之后该区地壳掀斜隆升,盆地南侧的义县地区开始反转抬升而不再接受沉积,西缘的F2断层也停止活动。到沙海组充填时盆地已演化为受F″1断层控制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盆地;沙海期裂陷终止后F″1断层停止活动,阜新组裂陷是在向东移的F′1盆缘断层控制下半地堑内发育的。阜新期裂陷结束后盆地又发生了一次跳跃式的反转,许多正断层发育成上逆下正的复合断层,并出现正花状构造。中白垩世孙家湾组的沉陷进一步向东侧移,形成了以F1断层为盆缘断层的半地堑;孙家湾期后发生本区最强烈的整体反转、隆升和褶断,结束了盆地的演化历史。阜新盆地间歇侧移式的裂陷与递进跳跃式的反转为盆地反转建立一个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45.
河北平原京津以南深层地下水资源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海  刘淑芬 《地质论评》1996,42(5):410-415
本文应用同位素技术,结合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的分析及地下水动力方法的年龄计算,揭示了河北平原京津以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得出深 地下水资源补给能力及承受开采能力很低的结论,这为今后深 地下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水文科技信息》1996,13(3):41-44
建立了以色列中部Ayalon河的突发洪水实时预报混全模型,该模型由四个模型组成,即两个主要支流上游站的流量自回归模型;水流从上游站到下游站的传播时间模型;上游站和下游站之间集水面积上的时面汇流曲线和下游站的退水曲线。  相似文献   
47.
48.
49.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再生 《城市地质》1997,9(4):33-35
1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特征在紧靠常年性河流旁侧建立的地下水水源地称为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它具有如下特征;1)供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可得到保证。地表河水入渗补给量成为开采水量的主要部分。河水对水源地的补给状态可分为稳定补给和周期性补给。前者河水常年不断流,且流量充沛,河床渗透性能好。后者地表河水的补给是周期性或断续性的,枯水期需动用傍河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调节。2)傍河的含水层,般由第四系的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构成,河流由上游到下游,傍河含水层的颗粒由粗到细。山间河谷和盆地含水层一般为砾卵石、粗砂层,山前冲洪积…  相似文献   
50.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