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426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肇东、毫县陨石中的黑包体在总体成分、形状、大小上与陨石球粒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以及矿物组合不同。黑包体中矿物呈密堆状,主要由细粒橄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微晶组成,不含火成玻璃等特点表明黑包体未经历过熔融,它们可能是形成球粒的毛坯。因此认为球粒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星云凝聚形成尘粒—尘粒吸积形成黑包体—黑包体熔融形成球粒。  相似文献   
22.
23.
24.
肇东陨石高压加热—熔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kbar压力下进行了肇东陨石的加热-熔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从840℃至2050℃,陨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相经历了熔融—两相混溶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Fe、Ni、Co、S之比不相等的多相混合物。而陨石中的硅酸盐相经历了热变质—熔融—熔融分异的过程。初熔温度为1610℃,2050℃时熔体发生分异,有富Si、Al的硅酸盐新相分离出来。以上述结果为依据,本文对类地行星早期层圈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推论。  相似文献   
25.
南极陨石研究的启示Ⅵ:火星陨石的研究及宇宙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陨石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除地球之外,太阳系另一类地行星的岩石样品。目前已收集并确证的火星陨石共10个,包括4种岩石类型,其中有4个火星陨石是在南极地区发现和回收的。本文通过对火星陨石有关岩石学,矿物学,全岩化学组成,轻元素及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的总结和对比,对火星幔的化学组成特征,岩浆作用及火星表面的化学风化作用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6.
南丹铁陨石物态方程用于地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丹铁陨石的物态方程和地球的PREM模型出发,求得内外地核交界面处的物质密度为12.83-13.419/cm~3,温度为5440-5680K;地心处物质密度为13.12-13.73g/cm~3,温度为5660-5990K,推估内地核可能由铁镍合金组成.  相似文献   
27.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high-altitude scientific balloon and a self-made automatic sample collector,a total of 276 dust grain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of shape,grain size and optical property.Some of the grains we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m microprobe techniques,The stratospheric dust grains can be classified as 6 types:cosmic dusts,cosmic dusts(?),microtektite,natural pollutants,artificial pollutants and the unknown substances.The different types of dust grain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distinguishing symbols.Widespread in the space of the solar system,cosmic dusts are the initial substances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to some degree,have recorded a great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So they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s in the field of cosmochemistry at present time,Since the 1960‘s,scholar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collected cosmic dusts both in the space near the earth(using rock ets,space probes and space shuttles)and in the stratosphere (using high-altitude balloons or U-2air planes).According to the shape(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image),element composition(the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um)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dust grains,the substances in the stratosphere can be classified as 5 types:cosmic dusts,alumina spheroids,terrestrial artificial pollutants,terrestrial natural pollutants and unknown substances(CDPET,1982).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论述了江苏省新沂、泗洪地区下更新统王圩组中、下部砂砾层中的微玻璃球的物性特征、化学成分、表面和断面结构、构造,并同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对比,从而认为:新、泗地区微玻璃球粒既非海底火山物质,也非工业污染,其成因是地外陨落物,属于“陨石消融型微玻璃质球粒”。  相似文献   
29.
核爆炸玻璃、撞击玻璃和玻璃陨石源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核爆炸岩石熔融玻璃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超速陨石撞击坑的熔岩进行比较,获得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各种玻璃和熔岩在化学成分上分布十分均匀的重要结论。岩石玻璃和熔岩是由基岩各组成岩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熔融形成的。它们的主量元素和痕量元素丰度受基岩元素背景值制约。文中根据熔体和靶岩的化学成分,计算了熔岩各组成岩石的百分比。玻璃陨石是地壳岩石受撞击熔融形成的。同一撒布区的玻璃陨石化学成分相近,说明起源于同一源坑;而玻璃陨石化学成分的不同,则说明母岩组成分量的差异。因此,文中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各玻璃陨石的组成源岩。澳大利亚撒布区的玻璃陨石,Al2O3,K2O 和Na2O 与 SiO2及 K2O/Na2O 比值不完全相同,说明澳大利亚撒布区存在着几个不同的源岩和源坑,至少有印支、爪哇、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四个相应撞击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