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1436篇
  国内免费   504篇
测绘学   36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034篇
海洋学   274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15.37-15.45,^208Pb/^204Pb=37.20-37.66),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高。钻孔中部岩段(800-1600m)发育有韧性剪切带,相应的Pb同位素比值开始降低且有起伏(^206Pb/^204Pb=16.26-16.72,^207Pb/^204Pb=15.27~15.38,^208Pb/^204Pb=36.73~37.40)、钻孔下部岩段(800~1600m)样品放射成因Ph同位素含量低但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05~16.46,^207Pb/^204Pb:15.22~15.29,^208Pb/^204Pb=36.68~37.48),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h同位素比值比较低。实测数据同模拟数据对比表明,钻孔上、下两岩段样品普通Ph同位素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继承了原岩初始Pb同位素不同,另一方面是由它们的μ值不同所致。结合氧同位素研究,本文认为800m以上和1600m以下分属上地壳和中地壳.前者是从俯冲大陆岩石圈解耦的上地壳,在大陆岩石圈俯冲过程中,上部岩片同俯冲的大陆岩石圈发生挤离,率先沿着这一个挤离面逆冲折返至浅部。下岩片是随后从俯冲岩石圈解耦的中地壳岩片,并折返至浅部下伏在先期折返的上部岩片之下。考虑到中部岩段(800~1600m)既发育有韧性剪切带又具有异常低^18O峰值(Xiao et al.,2006),挤离面是在地壳内部晚元古代的断裂带及冷水活动通道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972.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主孔岩屑中含钠和锌的尖晶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含钠和锌的尖晶石矿物产于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主孔超镁铁岩中,以出溶的方式存在于钛铁矿和磁铁矿中,长5-60μm,宽2-3μm,化学组成(wB%)为MgO17.143%-22.337%,Al2O3 63.646%~66.492%,FeO9.784%~13.924%,ZnO 1.649%-6.386wt%.Na2O 0.029%~0.219wt%。Na2O与ZnO在尖晶石中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经同步辐射测得其为尖晶石单晶,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为a=0.83781am。根据尖晶石与钛铁矿、石榴石(pyr=56-58mol%)共生和石榴石退变为顽火辉石和镁绿泥石的特点,表明该尖晶石来自超镁铁岩,它们一起经历了至少为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广泛的混溶间断现象及其所造成的出溶结构出现在氧化物中,表现为Mt-Usp、Mt-Spl及Mt-Ilm之间的交生。根据前人有关Mt-Usp和Ilm-Gk-Hem固溶体系的实验。表明主孔岩石的氧逸度相对较低,形成温度应在720℃以上。这些早期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铁钛氧化物出溶体,在后来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下可能发生再次固溶和因降温减压造成的出溶。  相似文献   
973.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8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与大气降水发生过程度不同的水/岩反应,而石英脉继承了其各自寄主变质岩的δ^18O组成;在CCSD纵向上,石英脉的δ^18O同位素组成出现“∑”型变化,分别在900m~1500m和2700m出现极低值,而在1770m和4000m出现高正值,说明CCSD变质岩原岩在俯冲前与大气降水间的水/岩反应受到局部侵入的岩浆岩带来的高温和构造空间的控制;CCSD中石英脉δ^18O在纵向上的变化基本同步于其寄主围岩变质矿物的δ^18O组成变化,说明石英脉与其他变质矿物一样.也经历了HP,甚至UHP变质,但其主体应形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HP-UHP岩石的减压重结晶及退变质;CCSD石英脉、东海地表石英脉或水晶矿的δD-δ^18O同位素值分布的不均一性,说明HP-UHIP岩石在板块折返及其后退变质中释放出的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或迁移。东海水晶的流体包裹体δD-δ^18O组成与CCSD石英脉相似,显示它们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板块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974.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区间岩心样品磁化率与钻孔原位测井磁化率进行系统时比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岩石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退变质作用,其中蛇纹石化石榴石橄榄岩的磁化率最大,样品平均磁化率为86.277×10-3SI,正片麻岩,退变质榴辉岩,榴辉岩,副片麻岩次之,角闪岩的磁化率最小,样品平均磁化率为1.698×10-3SI。不同退变质程度榴辉岩的磁化率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强程度退变质榴辉岩由于退变质过程所产生的磁铁矿和钛铁矿-钛磁铁矿,其磁化率最大;随着退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加剧,这些磁铁矿和钛铁矿-钛磁铁矿被完全分解,导致完全退变质榴辉岩的磁化率最小;新鲜榴辉岩的磁化率介于两者之间。在该深度区间,约70%岩心样品磁化率与测井磁化率的比值小于4.0,其中以<2.0为主,相同岩性岩石(如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和副片麻岩)磁化率的比值随深度变化较小。岩心样品磁化率和测井磁化率之间的欧氏距离位于3.0-6.4范围,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如在100~600m和1500~2000m两个深度范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3.0-5.2和3.2~5.3,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了在此区间深度范围内,地层压力对磁化率的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75.
本文以钻探技术中常用的计量单位为例,介绍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并举例指出读写法定计量单位时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976.
反循环钻探工艺清渣彻底,能保证桩基质量,无需二次清孔,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效率。但在施工中,常常出现砂石泵不出水的现象,耽误时间,影响效率。必须找出症结所在,及时排除故障。结合实践有如下体会。青岛石老人度假区自助公寓位于黄海之滨,在强风化花岗岩上覆盖着...  相似文献   
977.
大洋钻探计划及其高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概述大洋钻探计划之由来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大洋钻探中使用的钻探船及其高新技术,展望了新世纪大洋钻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8.
简要介绍了反循环钻探工艺试验台的试验测试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参数、试验台主要设备、测试装置的研制情况以及计算机自动数据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79.
侧向千斤顶式取样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侧向千斤顶式取样器设计计算,工作原理,使用注意 事项。  相似文献   
980.
科学钻探钻柱检测技术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科学钻探的钻柱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包括钻柱检测参数确定,检测的选择及钻柱检测初步方案设计等。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科学深钻钻柱损伤状况监测提供前期的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