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4835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3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矿山疏干水排放对百泉泉水复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彦付 《地下水》2013,(3):32-35
铁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疏干水被直接排放,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了地下水水位的下降,特别是北方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矿区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查阅大量疏干水排放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文献的基础上,对邢台铁矿、石膏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疏干水排放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综述,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48,自引:17,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Ms8.0强烈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为此对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研究表明:①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作用下,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向NNE方向顶挤、楔入青藏高原东北缘,迫使高原深部物质向东流展,在受到以龙门山为西北边界的四川盆地阻隔下,一部分物质则转而向东南侧向运移;②龙门山地带在地形上差达3500±500m左右,而地壳厚度在龙门山西北部为60±5km左右,四川盆地为40±2km左右,而龙门山地带与其东、西两侧相比则为地壳厚度变化幅度达15~20km的突变地域,即为应力作用的耦合地带;③中、下地壳和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低阻层(深20~25km)为第一滑移面,以上地幔软流层顶面为第二滑移面,且在四川盆地深部"刚性"物质阻隔下,深部壳、幔物质以高角度在龙门山构造带和四川盆地的耦合地带向上运移(或称逆冲),且在龙门山地表三条断裂构成的断裂系向下延伸到20km左右深处汇聚,二者强烈碰撞、挤压、震源介质破裂;在物质与能量的强烈交换下,应力得到释放,故形成了这次Ms8.0强烈地震.为此从深部初步揭示了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993.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Ms8.0强烈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为此对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研究表明:①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作用下,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向NNE方向顶挤、楔入青藏高原东北缘,迫使高原深部物质向东流展,在受到以龙门山为西北边界的四川盆地阻隔下,一部分物质则转而向东南侧向运移;②龙门山地带在地形上差达3500±500 m左右,而地壳厚度在龙门山西北部为60±5 km左右,四川盆地为40±2 km左右,而龙门山地带与其东、西两侧相比则为地壳厚度变化幅度达15~20 km的突变地域,即为应力作用的耦合地带;③中、下地壳和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低阻层(深20~25 km)为第一滑移面,以上地幔软流层顶面为第二滑移面,且在四川盆地深部“刚性”物质阻 隔下,深部壳、幔物质以高角度在龙门山构造带和四川盆地的耦合地带向上运移(或称逆冲),且在龙门山地表三条断裂构成的断裂系向下延伸到20 km左右深处汇聚,二者强烈碰撞、挤压、震源介质破裂;在物质与能量的强烈交换下,应力得到释放,故形成了这次Ms.0强烈地震.为此从深部初步揭示了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994.
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地下水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贾亚男 《中国岩溶》2003,22(4):306-312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改变天然土地覆被从而对脆弱敏感的岩溶水文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着重从农业土地利用出发综述了当前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水影响的研究。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围绕着水质和水量两个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天然植被的清除,农业灌溉和排水,农业集约化所带来的化肥杀虫剂等的使用以及污染物质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运移和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建立模型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成因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成因特征,将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分为五种类型: 接触带型、河谷型、构造带型、向斜谷地型和复合型。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主要发育与分布特征: 岩溶水强径流带呈网状分布;发育深度50~300m;地下水面呈槽谷型,水力坡度一般在0. 6‰~2. 8‰之间。岩溶强径流带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m3 /d,是建立岩溶水水源地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96.
对于龙门山山前地带的地震活动,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似乎至今尚未见到有公开发表的文献.但是,龙门山山前地带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紧邻特大城市--成都市,在汶川大地震后,人们对于龙门山山前地带的地震活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龙门山山前地带既应当包括著名的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带,也应当包括主要在邛崃市境内的天台山一出江雁列带.  相似文献   
997.
范雷  唐辉明  胡斌  倪俊 《岩土力学》2008,29(3):624-628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是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常用方法,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不能考虑斜坡岩土体中实际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靠度分析方法可有效地考虑斜坡系统内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但因状态函数偏导数的求解比较困难,使可靠度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应用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二元函数插值逼近原理,在矩形区域上构造拉格朗日不完全双二次多项式逼近状态函数,从而近似地计算状态函数的偏导数,求得状态函数的均值和方差,并利用精度较高的一次二阶矩方法来计算斜坡的可靠指标和破坏概率。据鄂西恩施地区马堡营滑坡实例分析表明,引入二元函数插值逼近的一次二阶矩方法计算结果与剩余推力法及Monte-carlo模拟方法结果一致,其精度可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998.
含弱面块状结构岩质边坡稳定概率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采用不平衡推力模式分析块状结构岩体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格式,推导了具体计算程序,并指出了该格式在可靠度计算中建立极限状态方程的困难;其次研究了解决该问题的近似方法,提出利用不平衡推力分析模式作为计算试验手段,通过计算试验提供样本数据,确定以岩体力学参数为自变量的修匀函数作为稳定性系数的近似解析式;然后以该函数为基础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利用验算点方法求解可靠度;最后分别利用该方法和传统的均差方法计算某工程问题。对比发现近似方法在精度上可满足要求,且计算工作量减少,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隧道信息化施工岩溶裂隙水超前地质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隧道突水是岩溶地区隧道信息化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危害和经济损失,因此,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岩溶裂隙水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是岩溶地区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总结了隧道信息化施工中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方法,重点介绍了在水文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SP预报系统和红外探水法两种方法对某特长公路隧道岩溶裂隙水进行了工程实例探测,收到了良好的预报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中国岩溶》2008,27(4):382-387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结合该区近26年来( 1980- 2005)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估算和分析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总量及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 近26年来该镇农田植被碳库和碳密度略有提高,具有微弱的碳汇效应。与邻近的四川盆地非岩溶区相比,该区农田植被碳密度较低。针对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该镇今后应进行作物结构调整,适度增加水稻等大春作物的种植和马铃薯、油菜和饲料等小春作物的种植面积,稳定小麦等作物的播种面积;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以进一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