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8篇
  免费   2848篇
  国内免费   4897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1861篇
地质学   14263篇
海洋学   1398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069篇
自然地理   696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563篇
  1997年   541篇
  1996年   492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454篇
  1993年   415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327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构造岩片填图法在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中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作者通过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实践,初步提出了构造岩片填图法:首先测制构造-地层综合剖面填制带状构造-岩性图,实步判断分区主断面,划分构造岩片,建立各岩片的岩石地层柱或构造地层柱,确定正式和非正式的填图单位;第二是联带成面;第三是全面综合研究,典型解剖,完美测区构造岩片及其岩石地层和构造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最后是完成组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952.
秦岭造山带内高压榴辉岩变质带与元古宙碰撞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群中发现两个高压变质带,分别出露于秦岭群的北部和南部边界线之内侧。其中北带内以榴辉岩为主,并伴生有石榴角闪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含多硅白云母及石榴石的长英质片岩;南带中由石榴单辉岩和石榴角闪岩组成。变质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榴辉岩或石榴单辉岩阶段、石榴角闪岩阶段,斜长角闪岩阶段,前二者是元古宙时期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中地壳发生了强烈增厚的作用的产物,后者是晚期抬升作用下再现降  相似文献   
953.
河南南召地区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变形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磨坪-维摩寺、下浦池-廓沟和三道岗-小罗沟三条韧性剪切的形成与活动,影响并决定了它们所分隔的四个构造变形域和变形带的构造变形,导致地壳压缩,最终奠定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并形成脆裂剪切,弯曲滑动,固态流变和柔流或熔融四种构造变形相。  相似文献   
954.
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黄土边界带地处东亚季风边缘,这一地区的风成沉积即古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很好地反映了东亚季风环流的演变历史。末次间冰期的沉积(S1)由三层古土壤和夹于其间的两层黄土组成,可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的五个亚阶段(a-e)则很好对比。末次冰期的沉积(L1)由三层古风成砂和夹于其间的两层黄土构成,由此反映了与上述三层古风成砂对应的阶段2、阶段4及阶段3的中期是沙漠-黄土边界带冬季风活动加剧、沙漠扩大的时期。全新世的沉积是由一层草原上(S0)和其上的流沙组成,但这层流沙是在最近两千年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当地特定风场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已不具备明显的气候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5.
依据长春地震台记录的磁暴资料,系统总结了第19、20、21三个太阳活动周磁暴特征,并对全球M_s≥7.8级地震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磁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6.
断裂带的韧-脆性转化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西部绿岩型脉状金矿的一些地质现象,探讨了韧性剪切带转化为脆性断裂的机制.韧性剪切过程岩石的面理化为矿液参与断裂作用,增加流体压力创造了条件.流体压力的增加一方面可以改变断裂的力学性质;另一方面可以压裂围岩,促进断裂韧-脆性转化,为脉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57.
俯冲带的后撤与弧后扩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太平洋地壳年龄较老,因而岩石层较冷和比重较大,俯冲带的角度也较大,活动和成熟的弧后盆地则较多;条件与之相反的东太平洋弧后盆地则较少.本文探讨这种相关关系的力学成因,计算了俯冲板块诱生的弧后上涌地幔流动.计算表明,俯冲角度大及存在后撤俯冲时,有利于在弧后地区产生明显的上涌地幔流,这种深部热物质的上涌会导致弧后扩张.反之,年龄较轻的海洋地块较热和较轻,俯冲角度一般也较小,不易诱生上涌地幔物质流动和弧后扩张.大陆地壳密度小于地幔物质,大陆碰撞区就更不具备弧后扩张的条件.  相似文献   
958.
本文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提出了自然条件复杂,资料缺乏的山区土地资源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方法,并计算了湖北大别山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即在土地资源带及类型(组合)区划分的基础上,以资源类型(组合)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典型地区抽样获取资料,运用多种数学模型测算,并经过综合判定,求得各类型(组合)区,资源带主要作物的第一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59.
闽粤台沿海北西西向最新构造带与大震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福志  袁又申 《地震地质》1990,12(2):183-192,T001
闽粤台沿海自台湾运动以来逐渐形成了多条北西西向隆起—拗陷的最新活动构造带,与已知的北东—北北东向隆起、拗陷带构成了区域性镶嵌构造格局。 研究区内除板块相互碰撞、俯冲及上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震构造背景外,莫霍面隆起或隆起断距大、低速层厚、地壳变薄、近两、三千年地表抬升差异活动显著以及台东近海有北西西向构造活动等,也都是发生大震的重要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60.
云南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考察的实际资料,本文介绍了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结构要素及组合、位移分布等情况。同时依据位错资料对破裂带的应力活动及断裂两盘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张性,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N5°—10°E。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总体方向为N55°W左右,断层运动的滑移角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