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07篇
  免费   5739篇
  国内免费   7132篇
测绘学   1161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877篇
地质学   31322篇
海洋学   1364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4053篇
自然地理   868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762篇
  2021年   940篇
  2020年   802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731篇
  2017年   718篇
  2016年   868篇
  2015年   1036篇
  2014年   2310篇
  2013年   1530篇
  2012年   2162篇
  2011年   2163篇
  2010年   1754篇
  2009年   1978篇
  2008年   1815篇
  2007年   1497篇
  2006年   1558篇
  2005年   1420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1218篇
  2002年   1078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1079篇
  1999年   1070篇
  1998年   1119篇
  1997年   1198篇
  1996年   1029篇
  1995年   1044篇
  1994年   934篇
  1993年   863篇
  1992年   952篇
  1991年   876篇
  1990年   721篇
  1989年   596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34篇
  1976年   13篇
  1954年   11篇
  1948年   23篇
  194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根据锦屏Ⅰ级水电站坝区体结构面野外调资料,对坝区结构面优势方位、间距、张开度、连通率、隙间充填物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坝区岩体分类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地质思维是地学研究特有的思维方式。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学说的建立,地球史观的变革都包含着推测、猜想的成分。猜测是一种类比思维,它与逻辑推理交织在一起,也有一个验证和修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而忽略了总体变形特征,从而导致对构造变形机理的错误判断;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反转问题。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地质特征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控制,由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研究表明为含铜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北京地区遥感环形构造信息提取与金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解译了北京地区航片上的环形构造,对环形构造解译图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环形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化作用的关系,最后得到了环形构造密度异常与金矿分布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6.
对浦城-三都澳和崇安-石城成矿带钢金锡多金属矿床及相关岩体的铅同位素特征作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两成矿带不同成矿期以及同一成矿期不同区段间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并就此探讨了在成矿作用和岩浆作用动力学机制等地质问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位移。  相似文献   
998.
成都大邑花水湾温泉,是一口开采地下热水的人工钻井。位于成都市以西86km,储热构造位于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雾中山背斜的南西倾没端。储热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地层。为溶隙-裂隙合水层。传热层埋藏深度在孔深1800-2400m井段,水温68℃,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医疗热矿水水源地。该地下热水的发现,结束了成都市域没有温泉的历史。该温泉的发现与开发,对四川盆地,乃至中国其他大型内陆盆地中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