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4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辽宁省大石桥-吉洞峪-带出露的主要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层状岩、由云母片岩,长英质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区域上形成一大型北东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南北两翼变质地层对比问题是辽吉东部辽河岩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五年来在大石桥-吉洞峪-带进行1:5万区调所获得的新资料,从标志层及组合标志层岩,岩相学特征,主要标志层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泻化等方面的研究入手,讨论了复向斜两翼变质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02.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岩化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砾石成分为强烈塑性变形的五台岩群不同层位的滚圆度好、分选性差的复杂成分陆源物及构造、热液成因的假砾石。研究确认,在这套变质砾岩层的两侧分别存在以五台岩群不同层位为底界、以该砾岩为底砾岩的甘泉不整合和宽滩不整合,变质砾岩层分别切割所谓五台岩群下亚群和中亚群的地层。因此,甘泉变质砾岩为叠置于五台岩群之上的地层单元,不能作为五台岩群中、下亚群的界限标志,甘泉变质砾岩应从五台岩群剔除,归属于滹沱群四集庄组。  相似文献   
103.
104.
运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法和角闪石40Ar/39Ar阶段加热法研究了河南洛宁太华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675±2 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72.98±47.46 Ma和2349.10±46.98 Ma.锆石207Pb/206Pb年龄代表了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而角闪石40Ar/39Ar年龄则为其变质时代,与Sm-Nd等时线年龄(2351±103Ma)相一致.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岩群形成于新太古代,在古元古代遭受过一次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汤加富  许卫 《地质论评》2002,48(5):449-456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相似文献   
106.
陕西宽坪岩群变基性熔岩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靠社 《陕西地质》2002,20(1):72-78
宽坪岩群广东坪岩组绿片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副矿物等研究表明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对商州市板桥地区基性熔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点、锆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放射性成因铅丢失最少的岩浆成因锆石的206Pb/238U表面年龄为1154Ma,变质成因锆石的206Pb/238U表面年龄为444Ma。5个锆石颗粒构成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827±11Ma,代表基性熔岩形成年龄;下交点年龄为418±8Ma,代表加里东期变质年龄。综合认为宽坪岩群形成时代为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7.
工作中重点对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岩群两类角闪质岩石深熔作用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一类为厚层状斜长角闪岩,相邻新生浅色体常量元素组成上向TTG花岗质岩石方向转化,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含量明显降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增高,tDM减小,εNd(t0)增大。另一类为与黑云变粒岩-片麻岩互层的条带状、石香肠状斜长角闪岩,相邻新生浅色体与之存在不同的地球化学关系:(1)稀土总量相对增高,轻重稀土分离程度有所降低;(2)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都有明显增高。后者Nd同位素组成与斜长角闪岩也存在很大区别。这些现象可用熔融母岩、形成条件等差异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8.
草滩沟群、丹凤岩群火山岩对比及其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耀 《西北地质》2002,35(3):59-66
通过北泰岭造山带西段凤县地区1:5万辛家庄、红花铺幅区调填图及前人成果,对位于秦岭岩群南北两侧的丹凤岩群和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认为二者均属亚碱性岩系之钙性-钙碱性系列;前者为中-基性岩组合,显示了岛弧外侧-边缘海型的构造背景特征;后者为中-酸性岩组合,具弧后盆地拉张裂谷活动背景特征。为探讨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9.
卡瓦布拉克岩群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修群业  于海峰  李铨 《新疆地质》2002,20(4):335-337
在卡瓦布拉克泉以北原卡瓦布拉克群花岗闪长岩中,选出无色及淡黄透明锆石,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测定,获得了较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141±60)Ma。认为它代表了花岗闪长岩主体的成岩年龄,(1832±48)Ma可能代表了花岗闪长岩原岩的年龄信息,下交点(351±22)Ma为一期海西的构造-热事件年龄。  相似文献   
110.
秦岭岩群副变质岩碎屑锆石年龄谱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了北秦岭地块中秦岭岩群夕线黑云石英片岩61个碎屑锆石测点的207Pb/206Pb年龄测试结果,其中15个测点在SHRIMPⅡ上进行,46个测点来自LA-ICPMS的测定结果。61个年龄值显示锆石主要来源为1·5~1·9Ga(共51个测点,占所有测点的83·6%)的古元古代末至中元古代早期的大陆地壳,1粒碎屑锆石来自新太古代岩石,5粒来自中元古代晚期的蚀源区,4个测点为0·9~1·0Ga。由于秦岭岩群被新元古代早期960~900Ma的花岗岩体侵入,新的碎屑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秦岭岩群副变质岩的沉积时代至少介于1500~960Ma之间,亦可能为中元古代末期。秦岭岩群在早古生代造山过程中受到强烈改造,但本次测定未从夕线黑云石英片岩中获得这次变质作用的年代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