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3篇
  免费   3110篇
  国内免费   5064篇
测绘学   917篇
大气科学   425篇
地球物理   1391篇
地质学   16606篇
海洋学   1043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1651篇
自然地理   104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853篇
  2012年   1207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1131篇
  2008年   1071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750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93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538篇
  1994年   585篇
  1993年   525篇
  1992年   532篇
  1991年   523篇
  1990年   410篇
  1989年   392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芯片应用于海洋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4年美国能源部防御研究计划署、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人类基因组计划共同合作研制出第一块生物芯片至今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生物芯片却以神奇的速度飞速发展。基因芯片 (以及后来的蛋白芯片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物种改良、临床诊断、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各个方面。目前 ,生物芯片技术已经逐渐代替一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是人类有待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资源。随着陆地资源开发利用日趋达到极限 ,世界各沿海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上来。而…  相似文献   
102.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103.
On the basis of three geological models and several orebody boundaries,a method of grid subdivision and integral has been proposed to calculate and evaluate the resources of cobalt-rich crusts on the seamount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Ocean.The formulas of this method are deduced and the interface of program module is designed.The method is carried out in the software "Auto mapping system of 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MBChart".This method and program will possibly become a potential tool to calculate the resources of seamounts and determine the target diggings for China's next Five-year Plan.  相似文献   
104.
日照近海金乌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金乌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测定,初步研究了山东日照岚山头近海金乌贼Sepia esculentaHoyle,1885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胴长与体重组成、生长参数相关关系等),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胴长(ML)与体重(TW)之间的关系为:TW幼体=6.0×10-4ML2.762 6,TW♀=6.0×10-4ML2.767 1,TW♂=12.0×10-4ML2.585 6;金乌贼为异速生长型,其生长迅速、个体生长差异较大;5~6月为金乌贼繁殖季节,成体交配产卵后死亡,属1年生头足类。  相似文献   
105.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8):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实验室不断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和投入,引进和研制的海洋调查分析设备总值达8000余万元,建有14个数据处理和分析测试实验室。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5年来批准对外资助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余项。2003年3月以实验室为依托组建了“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2003年10月中国海洋学会海底科学分会正式被批准登记。金翔龙院士任主任委员,2004年4月海底科学分会作为参与会员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大陆边缘计划(InterMargins),金翔龙院士任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大陆边缘计划办公室设在本实验室。实验室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目前与美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余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曾主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及我国对策”第160次香山科学讨论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沃姆瑟塔拉河是一条中等河流,起源于山口东部的丘陵区.流域盆地的主要地质建造由榴英硅线变质岩、紫苏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时代属太古代.流域盆地属半干旱-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110.
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显著,而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提高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6W,10s3次;对于提高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4~6W,30s.在最佳超声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630d,是对照组的2.02倍,其脂肪酸不饱和度最高可达79.6%,比对照组提高7.8%,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