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在施工时由于受当时的条件和环境的限制,造成堤身存在架空、裂缝、孔洞等隐患,不能满足渗透稳定要求。针对此种情况,引进劈裂灌浆进行处理。通过对其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及灌浆效果分析,论证了劈裂灌浆在解决中低水头堤坝渗透稳定问题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黄恩鹏 《地图》2003,(1):52-71
身处自然之静中,聆听那芬芳的花香融进月光里的声响,感受着空气的手抚慰着我的心窝——面对这里没有任何人工雕凿的绝佳美景,想着这几天峡谷里的江流丛林、佳花美草给予我的人生慰藉,我的眼里便噙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质》2005,22(1):F004-F004
救星石——古时一块巨石由悬崖上坠地后裂为两块,其间隔约1.5m,2002年发现其中一块裂开面上凸现“中国共产党”5个字迹。有学者称,这是纯自然的差异风化作用所致,是一种小概率的偶然现象;有人认为是人力诱导差异风化作用所致,是一种人为地质作用现象。目前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4.
不同石漠化程度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李阳兵  王世杰  容丽 《地理研究》2005,24(3):371-378
利用花江岩溶峡谷区南坡不同石漠化程度的5个独立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要素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不同峰丛洼地系统都能较好地评价石漠化过程中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石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也与各峰丛洼地系统的景观基质有关,在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峰丛洼地系统中,反映的景观生态意义是不一样的。景观格局分析不仅强调面积,而且还考虑所研究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格局)、景观组成特点与石漠化过程的关系和对石漠化的影响,在石漠化程度判定和石漠化指标的研究中景观格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已有钻井和高品质新地震资料,对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成、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明确中央峡谷体系经历了晚中新世侵蚀充填期(Ⅰ期),早上新世平静充填期(Ⅱ期)和第四纪早期回春充填期(Ⅲ期)3期演化阶段,提出控制中央峡谷体系前两期形成的负地貌和物源供给在第四纪峡谷西段仍然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西段早期多物源体系在第四纪变为昆嵩隆起秋盆河单物源,进积型陆坡控制了半限制型负地貌和砂质沉积逐渐向南东迁移,并在第四纪早期(S14)填平峡谷.在此认识指导下首次在峡谷西段浅层发现了3期第四纪半限制型海底扇群,具备"深浅双源供烃-优势通道复合输导-浅层水合物地层封盖-海底扇成藏"的成藏模式,是下一步深水区浅层寻找大中型气田的有利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高山峡谷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呈多发、频发态势。本文选择坐落于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的西藏江达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获取的85个滑坡数据,选取坡度、河流密度、地貌类型、降水量、距断层距离、道路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岩性等8个稳定性影响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1)按滑坡体体积划分等级,江达县滑坡主要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按其稳定性划分,50%以上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按危险等级划分,以Ⅲ级、Ⅳ级为主;江达县滑坡主要沿河流与道路分布,全县地面调查发现85处滑坡全部分布于河流附近,其中71.76%的滑坡分布于道路两侧。(2)江达县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地貌类型、河流密度、道路密度和距断层距离,其贡献率分别为0.501,0.477,0.465,0.332;当影响因子两两相互作用时,因子解释力总是大于单个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解释力,即当两种影响因子相互作用时,对于滑坡的失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山峡谷复杂地形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地形和场地条件,大量的工程(桥梁、大坝等)修建在这类场地上。实际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对边坡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山峡谷复杂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针对浅切割的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山体顶和峡谷底的高差在100~500 m范围内),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法获得场地任意点的地震动,详细探讨了入射波类型(P波和SV波)、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山体和峡谷的几何参数对浅切割的高山峡谷复杂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发现山体的存在明显改变场地地震动的空间分布;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对地表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与入射波频率密切相关;不同的地震波类型对应不同的地震动空间分布模式;峡谷深度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取决于入射波的类型;不对称的几何形状导致地震动的空间分布也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并且SV波入射时的不对称性强于P波;当地震波斜入射时,峡谷背向震源侧的地震动远大于面向震源侧的地震动。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获得考虑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场地任意位置的地震动,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地震输入。  相似文献   
18.
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磨刀门水道不同年份地形资料和多年枯季潮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河床采砂,引起磨刀门上游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河道深泓平均加深0.59~2.25 m,河槽容积平均增加8.91×106~12.11×106m3,使该河段枯季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增强,导致咸水界向上游河段推移;口门围垦整治后,磨刀门口门区由众多岛屿环抱而成的内海区变成人工导堤控制的"一主一支"两条水道,水域面积减少了80%,河槽容积减少了40%,深槽趋于顺直加深,使口门区的"调淡"作用消失,这是咸潮上溯的重要原因;根据多年水文频率分析,发生严重咸潮灾害时,西、北江枯季流量并非都是枯水流量,因此枯季上游来水量变化并不是近年来咸潮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罗伯逊脐橙(简称罗脐)原产美国.它果大、味甘,无棱、风味佳,是市场上的畅销品种,由于它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条件要求严格,其栽培地域受到限制。湖北省秭归县属西陵蛱区,境内山峦起伏.长江横贯,香溪缠绕,由于峡谷和水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发展脐橙种植的优越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格林函数反褶积方法,由台湾峡谷附近的记录资料预测峡谷区的强地面运动的时程曲线.峡谷区的理论格林函数应用2.5维SH混合方法求解.通过格林函数反褶积方法得到的峡谷区费丛1及费丛2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实际资料对比,取得了满意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峡谷底部的峰值加速度相对峡谷边缘为最小;在靠近震中的一侧,峡谷的加速度的最大振幅相对比另一侧大.还给出了其余3个台的预测结果,研究了它们的加速度傅里叶谱和反应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