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4篇
  免费   3439篇
  国内免费   4072篇
测绘学   1870篇
大气科学   3269篇
地球物理   3060篇
地质学   9948篇
海洋学   1629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1493篇
自然地理   1778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648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641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134篇
  2013年   968篇
  2012年   1112篇
  2011年   1076篇
  2010年   1077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991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857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760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671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13篇
  1954年   11篇
  1946年   12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火试金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试金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含量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铜精矿样品称量、铜精矿样品的不均匀性和配料处理,以及金粒称量等因素对金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得出火试金法测量铜精矿中金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2.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根据对驱龙矿区各类岩石破裂裂隙的野外实测数据,结合矿区已有钻孔品位资料,分别绘制了矿区地表破裂裂隙等值线图、走向投影图及梅花图、钻孔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Cu、Mo品位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石中破裂裂隙相当发育,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多个高值中心,空间上破裂裂隙呈放射状产出;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显示Cu、Mo矿化较强、较均匀,矿化呈面状,为典型的由单一斑岩体侵位造成的中心式矿化特征.据破裂裂隙和Cu、Mo矿化空间分布,可确定驱龙矿区岩浆中心和矿化中心均位于钻孔405、1205、801、809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为例,将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运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研究沉积记录不完整性的量化方法,该方法可以相对准确地定量描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升降运动,恢复无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剥蚀过程,进而定量分析盆地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沉积间断(不整合)内的地层剥蚀量、认识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实际钻井及"人工井"的波动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可以作出主要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图、各层位的剥蚀厚度图和原始厚度图、各期构造的剥蚀量分布图等重要基础图件,为盆地进一步系统分析及盆地模拟打好基础,结合沉积相研究及构造样式分析还可分析盆地沉积中心、生油层、盖层、储层等在时空中的变化规律.由于沉积盆地的升降波动过程直接影响着盆地的埋藏史、热史和生、排烃史,因此通过沉积波动过程的系统分析不仅能正确建立盆地演化的地质模型,还可以正确认识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4.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长海  查明 《地质学报》2008,82(8):1113-1120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石构造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及溶蚀孔洞系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物性分析,认为半风化岩石“孔洞缝”系统较底砾岩连通孔隙有更高的输导油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移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油气特征。在地史时期,构造裂缝系统和溶蚀孔洞系统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对于软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开始应是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共同构成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当上覆沉积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底砾岩连通孔隙起输导油气通道作用;对于脆硬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55.
从粗粒土振动压实特性、砂卵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及作用三方面对砂卵石换填地基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人工换填的砂卵石地基承载力较高,沉降量小且均匀,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要求,适宜在洛(阳)南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56.
湖北省秭归县头道河Ⅲ号滑坡治理工程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项目.通过抗滑支挡、地表排水和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在该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该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特征,抗滑桩和排水沟的施工工艺以及控制要点等,重点论述了如何准确的判识滑坡带以及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为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针对金刚石钻头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相容性和模糊性,提出基于模糊物元分析的金刚石钻头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待评价金刚石钻头、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专家经验和工程实际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得到最优的金刚石钻头.用实例与模糊优化理论模型等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BTOPMC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在史河上游的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钦  任立良  杨邦  刘晓帆 《水文》2008,28(2):23-25
介绍了一个由TOPMODEL发展而来的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BTOPMC模型.选取史河流域黄泥庄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分辨率为30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础上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基于IGBP全球陆面土地覆被数据以及FAO全球数字土壤数据运用BTOPMC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分别对黄泥庄站1982年到1987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模拟与实测洪量比和确定性系数对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能很好地模拟日径流过程,新安江模型有更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9.
武宁县花香林地处江西省北部山区,是泥石流多发区,先后于1958年6月和1998年6月爆发大型的泥石流,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通过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及现场实地调查,在分析该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复杂的岩性及地质构造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来源,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强降雨是形成泥石流灾害的触发条件;强降雨、地震两者相叠加时,就可能爆发泥石流.提出了对泥石流防治对策相应的建议,对山地的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川西108国道高位崩塌成因与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5月25日于川西108国道某段发生的高位崩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地质调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爆破振动效应分析以及历史崩塌与降雨关系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地形高陡、岩体破碎及降雨诱发等是崩塌产生的主要原因,爆破振动对其也有轻微间接影响。根据边坡形态及塌落高度,运用运动学原理及能量法还对崩塌体的撞击速度及冲击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