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8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793篇
大气科学   373篇
地球物理   850篇
地质学   3297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40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普朗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朗铜矿矿体形态简单,以铜为主,伴生金、硫等多种有益组份。找矿标志为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特别是多种岩类的杂岩体,裂隙发育地段;斑岩体靠沟谷部位(负地形)等。土壤化探异常Cu>400×10-6和Mo>10×10-6异常叠加部位;视极化率大于10%的激电异常,磁异常约50~100nT的部位等。初步建立找矿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矿区外围已发现普上、亚杂等一批铜(多金属)矿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3.
滑坡及危岩(崩塌)防治工程措施选择与工程设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滑坡和危岩(崩塌)治理工程措施较多,措施组合可变性大,每种工程措施都有其相应的应用条件,不宜性、适宜性和最佳配置组合。治理工程措施选择应充分考虑治理工程功能性的具体要求、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工期要求和投资的经济性以及后期维护的要求、工程岩土体性质及其蓄水后的变化、场地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地方材料资源等具体制约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三峡水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国家级验收总结的基础上,对滑坡与危岩(崩塌)常用防治工程措施(排水、削方减载、回填压脚、抗滑桩、重力式抗滑挡墙、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拦石墙等)的工程适用条件、工程设置及不宜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工程设置应考虑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方差体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维地震数据体反映了地下一个规则网格的反射情况。当遇到地下有断层或某个局部区域地层不连续变化时,一些地震道的反射特征就会与附近地震道出现差异而导致地震首局部的不连续性。三维方差体技术就是求取三维数据体所有样点的方差值来反映这种不连续性信息。通过该技术在济宁2号井某采区的实际应用,可看出,方差体技术在三维地震信息的自动拾取以及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精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断层、陷落柱有良好的自动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5.
在同一地区,各个钻孔的测井资料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的岩性,在各种测井参数曲线上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高陂矿区,根据高放射性可以确定16#及18#煤层顶板的主要标志层为砂质泥岩;利用多孔参数曲线对比,可以确定各煤层位,厚度变化及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76.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沉积盆地活动构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野外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札达盆地不仅边界断裂存在较强烈的活动性,而且在盆地内部发现了较多的活动断层,同时还伴有大量的崩塌堆积。该调查结果为札达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和青藏高原区域应力场的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77.
基于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模糊识别模型解决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问题,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因子自身的数据结构特性,通过模糊识别模型得到样本的级别特征值,从而达到对待评价区域的识别、归类,同时可以得到各相关因子在评价过程中的贡献率,实例部分将模型应用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78.
平差系统的模型误差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模型误差影响参数估值的一些理论问题,指出了随机模型误差和函数模型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为讨论平差系统最优模型的选取,给出了与现有文献将模型误差纳入平差系统的思路不同的一个估计和识别模型误差的理论基础公式,由此导出了相应的实用公式,给出了平差系统模型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车牌识别功能的小区车辆管理解决方案。其中对车牌识别仪在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车牌识别技术及该设计方案中应用系统的功能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0.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热液蚀变及蚀变矿物学研究,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首次将西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确定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的主要识别标志为:发育以多孔状石英为特征的硅化蚀变带和高级泥化蚀变带;成矿流体性质为低盐度[W(NaCl)为0.3-4.2%]、低pH值(3-4)和高氧化态;氧同位素δ(^18O)为1.7 ‰-4.3‰,δ(D)为-60‰--80‰。金主要富集在高级泥化带和中心硅化蚀变带内。系统研究和总结了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制约因素以及区域、靶区和勘探区尺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