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1319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5 毫秒
41.
斜向坡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斜向坡的旋转式变形和破坏机制,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此种斜坡中的剩余下滑力的分布方式,并以此来解释在滑动过程中发生一定旋转的原因;论文还运用离散元法,模拟了此种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42.
某滑坡区滑带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某滑坡滑带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为滑坡的合理整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斜向滑动与走滑转换构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了各分段、断层间叠接带的构造型式。花状构造是斜滑断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型式,并讨论了其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44.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位移。  相似文献   
45.
斜坡蠕滑预报的相空间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据处理的组合方法(GMDH),由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对相点进行数据组合处理,建立了斜坡蠕滑预报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地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46.
王志洪  卢华复 《地质论评》1996,42(1):1-6,T001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白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  相似文献   
47.
辽东早元古造山带隆—滑构造初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48.
四川芦山中林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芦山中林飞来峰由四套次级飞来峰组成。这此级飞来峰在空间上层层叠置,并形成构造倒序结构。飞来峰的母体为宝兴杂岩体及其盖层,其成因为重力滑覆,形成时期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49.
南海西南部人字形走滑断裂体系和曾母盆地的旋转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一定地质时期内不同地块的活动和不同断裂的发育应在一个统一的应力系统下形成有序、配套的组合关系,它们的形成演化控制了该地区构造格局的观点出发,在南海西南部发现存在一个大型人字形走滑断裂系,由于曾母地块和南沙地块先后南移与西婆罗洲地块及其边缘增生带相碰撞,此人字形走滑断裂体系为一右旋体系。在人字形断裂间所挟持的曾母地块在渐新世-中新世时曾发生从向西南俯冲到向东南俯冲的逆时针旋转,从而在其西侧产生  相似文献   
50.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的塑性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