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1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1425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596篇
地球物理   963篇
地质学   3941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18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4年   3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S方法将同一测期一条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的变化叠加,可抑制单个测点的干扰,使可能存在的震磁异常信息凸现。本研究了安徽省流动地磁测线S异常与邻近地区小震震群活动频次和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了“震情窗”地区S异常与“震情窗”相关地区中强地震的相关性;讨论了同一测期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δf“同向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2.
软流层、中地壳与盆-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量的地学断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有关中地壳的信息,但极少有人将中地壳的与盆地、断隆山的形成和演化相联系.大陆层控构造理论认为,上地壳正断层上盘在下降过程中,挤压下伏中地壳塑性层,中地壳塑性层物质在该压力作用下从下降幅度最大、垂向压强最大的箕状盆地翘降端压出,主要流向垂向压力较小、紧邻断层面应变空间的下盘,促使该盘向上倾斜,形成断隆山,组成盆—山系.现今中国东部阴山、秦岭、太行山和燕山等断隆山脉,无不与同时代深沉降的断陷盆地毗邻.松辽盆地和西侧大兴安岭以嫩江断裂为界,断陷盆地和断隆山由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同时开始形成到新生代,伴随松辽盆地大幅度沉降,大兴安岭大幅度隆升.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盆—山系形成引起莫霍面隆起和上地幔软流层隆升,在沉积盆地和断隆上形成大量金属、非金属和油气矿产.中生代以后,软流层大规模发育.软流层隆升对大型含油气区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3.
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一河间洼地剖面中240cm,160cm和80cm深度处的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10210±80aB.P.,8270±70aB.P.和6500±60aB.P.。由这3个测年数据和代用指标数据相结合推测的曲周地区全新世古环境状况及其变化与其他研究者在其他地区,尤为河北平原其他地区所获的结果是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由这3个数据推导的沉积物的埋深、厚度、堆积速率以及岩性等特征大都是这一剖面所处沉积环境和构造活动部位的反映,与前人有关河间洼地沉积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阐述是相符的。充分认识河间洼地沉积物的特征,尤为其与河道沉积等的差别,对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河流系统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4.
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稳定盖层西别河组是顶底清晰,下界不整合覆于早中奥陶世岛弧建造之上,其上被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不整合覆盖的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沉积建造。本次工作根据岩石地层特征划分了砂砾岩段、灰岩段、砂板岩段和巴特敖包礁4个填图单元;在生物地层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划分了2个珊瑚、腕足化石组合带,确立了该组为中晚志留世地层,即Wenlockian-Pridolian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5.
拉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南部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提供了该地区深水动物群新资料和混杂岩地层的年代依据。从原修康群(T3X)解体出中贝混杂岩(T2-3Z^M)和破姆弄混杂岩(J3K1P^M),前者形成于中-晚三卺世,后者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并由此揭示缝合带具有多旋回碰撞演化特征:冈底斯地块昂杰组(C2P1a)玄武岩的发现,表明藏南晚古生代超级冈瓦纳古大陆开始裂解:  相似文献   
176.
多巴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层古生物、蛇绿岩、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中奥陶世北方大陆珠角石动物群的发现为研究这一地区甲占生代的构造属性提供了重要资料;准确地确定了区内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发现了目前国内发育最完整的志留系生物地层剖面之一,并将区内的志留系划分为4个统;新建多布日组、日拉组、康曲组、余穷组、索尔碎屑岩等岩石地层单位;晚二叠世多布日组底部沉积不整合的发现,证明存在印支运动;永珠蛇绿岩带上大规模席状岩墙群的发现,证明有海底扩张存在,另据同位素测年和生物资料,确定永珠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7.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HAESRDQ)对三江构造带云南段49件样品定年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所获测年数据与地质事实及其他测年方法定年结果吻合,表明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定年的方法。同时,证实三江构造带云南段是新生代陆内褶皱造山带,大量具“层控”特征的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新生代。  相似文献   
178.
小波分析思想在中尺度对流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近些年在大气科学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小波分析方法,基于小波分析思想提取GMS红外卫星云图中的中-β尺度对流云信息,分析中-β尺度对流活动特征.构造了理想小波函数模板,对四种理想云模型进行了实验分析,建立了小波变换提取云的中心位置和水平尺度等信息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中-β尺度对流活动实例进行分析和追踪实验.此外,还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2001年夏季(6~8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中-β尺度对流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出了这一区域中-β尺度对流活动的分布规律、强度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9.
利用烟台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自动气象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5月16日山东半岛西部强对流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高空低涡和地面气旋造成的,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并与地面风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0.
陈继良 《测绘标准化》2004,20(1):8-9,32
对利用1:5万航摄像片,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产制作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精度进行了统计,其中包括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影像点位平面坐标精度的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