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一)地理位置本区包括甘肃西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其范围南起成都,北迄兰州,南北直线距离约六百公里。在地理上,本区为陇蜀间之界岭,群山重叠,平川甚狭。在水系上,本区为大江与黄河之分水。叠山山脉横互东西,为本区之主山,其西端当洮河上源,称西倾山,藏名叠桑巴山,中部介乎洮河与白龙江之间,称叠山,东部横互於天水与甘谷之南,通称曰嶓冢山。余脉起伏,与凰岭及秦岭遥相呼应。叠山山脉在本区西部为白龙江与洮河之分水,在本区东部为渭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叠山山脉大部海拔在三千公尺左右,仅西端光盖山及西倾山一带,海拔达四千公尺以上,四时戴雪,雪横叠山称为洮州(即临潭)八景之一,盖即指此。  相似文献   
22.
There are late Cenozoic lacustrine deposits and loess and red clay and moraines in 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Various genetic sediments recorded rich information on late Cenozoic paleo-environment changes. Xigeda lacustrine formed during 4.2 Ma B.P.-2.6 Ma B.P. There were 9 periodic warm-cold alternations. Eolian deposition in western Sichuan began at 1.15 Ma B.P. The loess-soil sequences recorded successively 14 paleo-monsoon climate cycles. Laterite in Chengdu plain recorded 5 stages of paleoclimatic stages since 1.13 Ma B.P. There was an old glacial period of 4.3 Ma B.P. in 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Quaternary, there are 5 extreme paleoclimatic events corresponding with 5 glaciations.  相似文献   
23.
不同成因的钙质结核在研究沉积水体、早期成岩环境及泥页岩的压实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北地区旺苍县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抛光,发现结核内部具有层理、暗色圈层和张裂缝构造。结核和围岩的层理关系和具有漂浮状的微观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区结核是形成于压实作用之前的成岩早期结核。对结核中Al、Ti、Ca、K、Na元素分析表明,结核的元素分布受到结核内部裂缝的影响。结核内部富含生物碎屑和其形成深度为数十米的特征,推测结核主要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生长。结核具有暗色圈层之间层理不弯曲和元素移动的特征,揭示了结核为透入性生长,在整个结核生长阶段就开始大量同时结晶。Mg/Ca和Sr/Ca的比值说明,结核内部钙质成分为富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结核中富含钙质成分的原因可能是围岩中的生物成因方解石大量向结核运移所致。裂缝的形态特征表明,裂缝为张裂缝。对结核上部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张裂缝的成因很可能与筇竹寺顶部的浊积岩和沧浪铺组底部的似瘤状灰岩快速搬运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4.
本文在对川北部份地区油橄榄生态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农业气象学和小气候原理,分析了油橄榄发展中存在的气候生态适应性问题,从油橄榄种植产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同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
井下钻探和地震资料显示表明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育多套鲕粒滩储层, 该套储层也是飞仙关组主要的天然气产层.通过鲕粒滩储层发育段井震标定, 并结合鲕粒滩储层地震正演数字模型分析结果, 建立了飞仙关组不同层段鲕粒滩储层发育所对应的4种地震响应模式, 总结了不同地区鲕粒滩储层地震响应的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飞仙关组一段、二段、三段开展连片二维地震测线地震相分析, 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分析, 恢复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飞仙关组一段、二段、三段沉积相特征, 综合鲕粒滩储层地震异常特征与沉积相分布区, 预测了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在该地区的分布特征.飞仙关组一段、二段存在环陆棚相的台地前缘斜坡-台地边缘鲕滩相-开阔台地相沉积体系, 台地边缘鲕滩相在陆棚相东、西两侧沿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 分布面积大于4400km2, 飞仙关组三段全区演变成开阔台地沉积, 鲕粒滩分布广阔, 主要分布在龙岗-元坝、剑阁、九龙山、河坝-黑池梁、普光-铁山坡等大部分地区, 面积达15000km2, 因此,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6.
《地质学报》1942,(Z2):331-354
~~  相似文献   
27.
根据地层的沉积特征,利用钻孔、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特征,将川北303地区砂岩型铀矿苍溪组含矿段划分为5~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精确的单井层序地层划分及研究区连井对比,建立了303地区下白垩统苍溪组含矿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地层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铀矿主要富集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主河道砂体的展布方向上,铀矿化主要发育于河道滞留沉积顶部、心滩亚相底部。根据以上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层序地层的发育对铀成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川北诺水河景区溶洞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培  许飞  韩艳  陈秋艳  张凤秋 《地质论评》2019,65(5):1187-1197
选取诺水河景区48个典型溶洞为研究对象,参阅本地区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在对洞穴发育高度、层位、构造位置、发育方向、节理走向,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系部分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前提下,利用最邻近距离法、节理分析法、GIS缓冲区法等方法,对溶洞群的洞口高程分布、洞穴发育方向、空间分布格局、洞穴与构造及地表水系关系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溶洞群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① 洞口高程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层级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研究区洞穴主要沿北西西、北东东向发育,并且越接近地表河流洞穴出口分布越多,洞穴群呈凝聚态分布,越接近构造转折端洞穴分布越密集;② 影响洞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层和碳酸盐岩岩性差异,构造派生节理发育状况以及多期次构造变形和构造隆升,地下水的类型和作用,地表水系对地下水系的影响,以及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地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9.
对以303和1210两矿床为代表的川北砂岩型铀矿床的野外调查、方解石脉的岩矿鉴定、包裹体测试、微量元素和铀含量分析、脉体与矿化围岩蚀变关系的研究得出:方解石脉由中低温热水充填裂隙形成,热水同时活化汲取围岩中的铀,搬迁到构造裂隙发育、富含有机质的地段再沉淀富集。迭加成矿,川北砂岩型铀矿床为热水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30.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五段的大套膏岩层为分割层,将其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断裂以膏岩层作为主滑脱层,上、下构造层断裂均终止于膏岩层。区内东部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断裂非常发育。中部地区上构造层断裂相对发育,下构造层不发育。西部受构造运动影响最小,断裂不发育。断裂样式主要表现为"Y"或反"Y"字型组合、"树枝状"、平行及对冲断裂等。三叠系主要在平昌-达州-宣汉一带发育北东-南西向断裂,通江以东地区以北西-南东走向为主,中部平昌-龙岗一带受力复杂,断裂走向较不规律,元坝地区发育有南北走向断裂,往西断裂逐渐不发育。全区可划分为7大构造带,其中米仓山前缘褶皱构造带包含了西部九龙山背斜和东部通南巴构造; 川北凹陷构造带仅在上构造层有少量断裂发育; 川北平缓构造带上构造层发育大量中小型断裂; 大巴山前陆盆地构造带属于断褶发育的凹陷带; 川东高陡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上构造层多发育披覆背斜及较陡断背斜,下构造层发育断背斜并伴有断堑、断垒特征。该地区下构造层断裂发育开始于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印支中后期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 上构造层断裂发育始于印支中后期构造运动,盆地北部整体开始抬升使雷口坡组顶部遭受剥蚀; 燕山期上、下构造层断裂进一步发育,山前褶皱构造带挤压变形强烈,构造格局基本定型,喜马拉雅山期运动对研究区构造具有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