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61.
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及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正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差;“倒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好;而“川字形”结构顶板能形成结构平衡且稳定。由于断层使介质不连续,导致初始应力场挠动,局部产生附加应力,在断层带附近形成低压力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带,比较明显的影响范围距断层面大约10~30 m。当工作面推进到高应力集中区带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中支承压力明显增大,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前方煤岩体中转移,易于发生冒顶事故和其他矿井动力地质现象;当工作面推进到低应力区带时,压力峰值降低,顶板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62.
63.
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井下物探仪器--防爆低频电法透视仪的结构、原理及其配套的资料处理软件系统。该仪器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准确,能直实地反映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64.
为实现不同采煤速率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的预测,保证来压时工作面稳定,以陕北某煤矿14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工作面支架压力实时监测得出矿压显现规律,并分别采用对数函数和双曲函数对周期来压步距受推采速率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4204工作面平均来压步距为13.3 m;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双曲函数能很好的拟合推采速率对周期来压步距的影响;随回采速率的提高周期来压步距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工作面两端及中间位置的顶板所处的边界条件、地质条件等不尽相同,所以周期来压步距增加的幅度有所差异。研究成果为陕北地区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预测及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5.
《岩土力学》2016,(1):203-209
以超长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断裂所成铰拱结构为力学模型,在铰接端接触面按照应力指数分布规律,得出新的水平推力公式。通过严格几何变形推导出铰接端变形量与下沉量,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例进行验算,应用新的推力公式对结构稳定性进行判断。与传统近似建模方法相比,经研究发现:针对浅埋超长工作面,在回转角小于3°时,块度i0.40的断块所受推力随工作面长度、回转角变大而以微小变化率增加,块度i0.45时断块不发生滑落失稳;块度i≤0.30的断块所受水平推力T增幅明显,若回转角?超过6°,断块易因T过大而发生变形失稳;新公式代入实例得出的回转稳定区范围比传统范围至少大12%。给出了浅埋裂隙梁结构允许埋深公式,对浅埋超长工作面裂隙结构失稳预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土资源工作中的一项重点、难点任务。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竣,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7.
1月6日,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务虚会。与会人员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充分发表意见,共同为商丘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把脉切诊,出具良方。大家站在全局的高度,针对问题谈解决办法,围绕目标讲工作措施,旬旬发自肺腑,事事切合实际,切实起到了促进学习、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增进团结、鼓舞士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蒙陕深埋矿区属于新开发矿区,煤炭开采扰动下水文地质特征仍不清楚,基建和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类型的水害问题,其中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和回采结束后的涌水变化特征研究处于空白,给井下排水系统设置和防治水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为查清工作面回采前后的全生命周期涌水量演化规律,开展顶板含水层分布、导水裂隙带发育、涌水量变化等方面的实测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地层均属于河流/河湖相沉积,空间上呈含隔水层互层状展布,隔水层的主要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受控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单斜构造,含煤地层高程在蒙陕接壤区最低,其顶板侏罗纪煤系含水层属于区域性地下水滞流区。煤层顶板地层在中生代沉积旋回作用下,发育了3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其中直罗组七里镇砂岩(Ⅰ号含水层)距离3-1煤层顶板77.4~109.4 m,呈富水强、水压高的特点;导水裂隙带实测高度为103.4 m,裂采比18.8,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将发育至Ⅰ号含水层。工作面回采前期,随着导水裂隙带向上发育沟通不同含水层,采空区涌水量呈阶段性增加,工作面回采至300 m左右,采空区涌水出现第一个峰值;工作面回采中后期,导水裂隙带持续周期性发育,导致顶板含水层破坏范围不断扩大,采空区涌水量仍呈台阶式增加;工作面回采结束前后,采空区范围内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最强烈、范围最大,出现采空区涌水量最高值;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在其顶板隔水层中泥质组分的自弥合作用下,隔水层逐渐再造,导水裂隙宽度变窄、数量变少,采空区涌水量“缓坡式”衰减(每小时几十立方米以内)。对工作面涌水量实现全生命周期演化规律掌握,可以为蒙陕深埋矿区井下工作面防治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隐蔽地质因素透明化是煤炭智能精准开采和煤矿重大事故防治的关键。煤岩体结构和流体赋存等因素变化均可引起显著的电性变化,奠定了矿井电法勘探的物性基础。30多年来矿井电法勘探在我国煤矿防治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经过采煤工作面顶底板探测、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采煤工作面内小构造探测以及矿井电法动态监测几个阶段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成果,并在超前探测理论、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归纳1980年初以来我国煤炭生产面临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在煤矿生产安全突出问题所处的不同阶段矿井电法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相关单位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聚焦矿井电法勘探研究与应用现状,着重从多源信息融合、工作面透明化与矿井智慧化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电法勘探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实现煤炭智能化精准开采、深地探测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矿井电法动态监测将成为电法勘探的未来发展方向,矿井电法勘探的应用领域将得到大幅度延伸,其发展前景也会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70.
分析造成1111(3)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倒架的原因,总结倒架的处理方法,并且提出的"边推进边调整"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在条件类似工作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