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6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679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185篇
地质学   2660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5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returning-to-zero of temperatures of deformed calcite, a series of rock-breaking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test calcite-rich limestone samples under fixed confining pressures and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consolidated deformed samples in their initial state were observed under a microscope and the microscopic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zero-returning states were put forward, thus providing a microscopic foundation for evaluation of reliability of dating values of deformation in calcite. At last, the correction of dating values of deformation for samples whose temperature has not yet returned to zero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临邑洼陷是一个含油气层系较多,结构复杂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本文重点介绍了临邑洼陷圈闭的类型及其成因,从圈闭角度对临邑洼陷油气藏的形成进行了概述,对临邑洼陷下步的勘探工作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潘建雄  张玉岫 《地震地质》1992,14(4):368-368
笔者在湘西北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考察时,于澧县南约20km的观音庵东侧尺马山一带发现了北东走向的断裂眉脊带,这是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断层眉脊带,这将有助于对华南地区活断层与地震断裂的研究。 尺马山(海拔高度132m,下同)与其东北的担良山(151m)及其西南的银珠山(241.6m)构成走向N30~  相似文献   
16.
叙述密县—鹿邑断层、临汝—老城断层、凡城—沈丘断层、封丘—商丘断层、汤阴断层、青羊口断层的物理场特征,并结合煤田地质特征,说明它们对河南聚煤盆地后期的改造作用,从而为煤田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东、西部地质上诸多差异并非是原地升降运动造成的,而是二个异地岩块经郯庐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迁移到一起的结果。辽东半岛原曾与鲁西-徐淮地区处于相同的古纬度。郯庐断裂北延的主干断裂应是抚顺-敦化断裂,它在辽宁境内是地层区划的重要界线。郯庐断裂在太古宙末期即已出现,曾多次变换其平移方向,最近一次大规模左行平移活动的高峰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结束于孙家湾组或泉头组堆积之前。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断层活动性甚微或基本不活动,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首都圈地区现今活动断层上近20年的位移测量资料为依据,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对该区断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拟合,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1977-1986年间该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与华北较一致,约为N45°-80°E;1986-1990年其主压应力方向向北偏转,约为N5°-60°E;1990年至现在其主压应力又向东偏转,角度大于第一阶段,约为N80°-95°E。该区的张家口-延庆一带近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丰镇-阳高-大同地区和凉城-古营盘地区应力较高,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MS 8.0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遥感影像解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付碧宏  时丕龙  张之武 《地质学报》2008,82(12):1679-1687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MS 8.0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形成了空间上基本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地震断层)。根据地表破裂带的解译标志及影像特征,我们充分利用震后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飞机所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以及我国台湾福卫-2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详细解译分析,并结合震后的多次野外科学考察与验证,初步查明了四川汶川MS 8.0级大地震所产生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遥感解译分析表明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总计长约300 km,其几何学特征十分复杂,主要沿先存的NE走向活动断裂带呈不连续展布;变形特征以逆冲挤压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按同震地表破裂带所在断裂带位置,可将其分为两条: 中央地表破裂带: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从西南开始呈北东向延伸至平武县水观乡石坎子北东一带,长约230 km,最大垂直位移量达6.0 m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达5.8 m;山前地表破裂带:沿灌县-安县断裂带分布,由都江堰市向峨乡一带开始呈北东向延伸至安县雎水镇一带,长约70 km,以逆冲挤压为主,最大垂直位移量可达2.5 m。此外,遥感图像分析还表明上述地表破裂带与地质灾害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挤压逆冲-走滑型地震断层的致灾效应研究是未来应该加以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